首页>要闻 要闻

众筹点映:让好电影“遇”到对的观众

2017年07月09日 20:5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众筹点映:让好电影“遇”到对的观众

    图为:蔡庆增。 蔡庆增供图 

中新网杭州7月9日电 (胡小丽)不再被动地接受商业院线的档期和排片限制,个人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影片召集到足够的“小伙伴”,确定时间与影院,便能放映一场“与众不同”的电影,这就是时下兴起不久的观影新模式——众筹点映。

日前,斩获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长片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走进影院的。

据了解,该片在上海举行完亚洲首映礼后,并没有宣布公映时间,而是发起了全国“百城首映礼”活动,发行方大象点映将一部影片真正的发行权“交”到了每一位观众手上。

秦丽娜是《摇摇晃晃的人间》浙江杭州首映礼发起人。“好多朋友都特别支持,包括一些媒体大号,他们都会主动帮忙转发。”三个影厅4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秦丽娜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感激。周莉则是重庆首映礼发起人,同时也是一位媒体人。

她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将《摇摇晃晃的人间》众筹观影的消息不断扩散出去,前后不到四天,200张票便售罄。“我们需要凭一己之力为中国的小众艺术电影做一些事情。”周莉认为那些投身创作这些影片的人是需要胆量的,而去支持和推动这类影片则是自己的义务。

图为: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首映礼现场。 大象点映供图 摄

图为: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首映礼现场。 大象点映供图

这一观念和大象点映的联合创始人蔡庆增有几分类似。“许多文艺片,虽然受众面不广,但其实都是非常用心的作品。”在他看来,这样的影片不是没有观众,而是未找到对的观众。观众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院线的排片,经常想看而不得。蔡庆增和他的团队希望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常规状态,让观众和影片都能“遇”到彼此,只是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据了解,2015年,蔡庆增所在团队创作了一部讲述六名工人诗人生活的纪录片《我的诗篇》,影片斩获了当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以及最佳剪辑奖等,然而即使有这样的成绩,影片却迟迟找不到发行公司,公映时间遥遥无期。

无奈之下,蔡庆增和他的团队只能调整策略,将自己转变为发行方,决定暂时不走公映渠道,先在全国通过观众众筹的方式发起点映。

众筹发起人不限年龄与职业,只要有意愿发起众筹,蔡庆增所在的大象点映平台就会全力协助。发起人往往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社群把众筹观影的消息发布出去,只要召集到一定比例的人数,便能在自己城市指定的影院和时间放映《我的诗篇》;若是众筹失败了,发起人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新的时间再继续。“这群众筹发起人都是生活的思考者。”蔡庆增这样评价道,他把这群人比作“天使”。

据统计,2016年,《我的诗篇》在全国205座城市,成功实现了1000场众筹点映,“遇见”超10万名观众。2017年1月13日,《我的诗篇》全国公映,大象点映为此先后发起了“给陌生人送场电影”、“24小时全网不间断直播”、“《我的诗篇》拯救大作战”等活动来助力该片的排片率以及票房,但最终效果依旧不理想。“对于这样的小众电影,公映肯定有风险,但这是一种探索与尝试。”如今再回头看过往经历,蔡庆增语气平静地总结道。而在谈及《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否会公映时,蔡庆增明确表示会,只是目前他们还在筹划中,希望尽量将公映风险降至最低。

一开始,许多人并不理解蔡庆增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仅辛苦商业价值不高,甚至还时常面临亏损。他反复强调:“我希望我的世界由自己来定义。”他认为当下的互联网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关系却在不断失去,世界被过度的娱乐充斥,缺乏足够的温度。

而他现在做的事情,一方面让更多的人通过电影本身,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同时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另一方面,在中国电影市场缺乏内容创新的情况下,能帮助更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进来,让他们的作品被对的观众发现。“既然我们处在商业社会,就需要按商业规则做事情,但我们希望做的事情不仅有商业价值,还能有社会意义。”蔡庆增说。(完)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众筹点映 电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