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贫困帽难摘”到“增收见成效”

北京市门头沟区低收入村的致富路

2017年07月10日 16:59 |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低收入户看不到最急需的帮扶政策怎么办?低收入村有了好的农副特产却找不到最佳销售渠道怎么解决?如今,这些贫困户最头疼的问题,随着一个网站的开通得到了破解。不久前,“门头沟精准帮扶信息网”正式上线。对于生活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来说,这个信息网可以说就是他们的“致富网”。因为网站不仅发布政府最新帮扶政策,还能高效快捷地推介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公开项目招商信息,帮助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实现“造血”增收。

历史上,门头沟区曾因有煤炭等资源开采型产业而富甲一方。但近年来,为了保护青山绿水,这些资源开采型产业被相继关停,而产业转型后的农民收入和出路问题,就成了摆在区政府面前的难题。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门头沟区将辖区内的低收入村、低收入户作为突破口,通过引进产业、建立产业项目库、建设帮扶网站等方式,让这些低收入村走上了致富路。

低收入户梁宏义的“洋水果”增收记

从北京门头沟城区出发,开车到清水镇李家庄,需要两个半小时。100多公里车程,一大半是山路,一个个急拐弯,转得人发晕。“山里就是这样,路远又难走,一般人都不爱来,就更别提投资商了。”在村口下车,村支部书记赵桂录迎上来,说起了村里情况。“这村穷。门头沟的贫困村名单上,老是挂着账。这些年,市里也想办法,区里也想办法,镇里村里都想办法,没少折腾。种苹果、养猪、养牛,办手套厂,搞旅游……可没一个弄成的,直到后来种了奇异莓。”一提起这两年让村里“生金”的奇异莓,赵桂录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他指着村西一片地:“那一大片,都是!”

在赵桂录手指的那片地里,村民梁宏义正顶着正午的日头精心侍弄自己的几亩奇异莓。他先是给地里浇上了水,拔掉了一些杂草,随后又跟着来指导的农技员给奇异莓的花授粉。看着长势喜人的藤蔓,去年靠这种原产自新西兰的“洋水果”脱了贫的梁宏义感觉,今年致富有了希望。

2005年以前,梁宏义一直在家附近的煤矿下井,收入也算过得去。2005年以后,门头沟区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先后关闭了全部煤矿,梁宏义失了业。村里说今后只能发展种植、旅游这样的生态产业,梁宏义只好简单种些玉米、黄豆。但就算年景不错时,梁宏义一年的纯收入也只有不到千元。

爱人没工作,孩子要上学。不得已,农闲的时候梁宏义只能外出打点零工。但即便如此,一家人还是入不敷出。于是,梁宏义在区农委发放的低收入户登记卡上登了记,成了村里的低收入户。

据赵桂录介绍,像梁宏义这样的情况,在李家庄还有不少户。这些年,虽然矿关了、山绿了,但村里一直找不到可以创收的主导产业。“转机出现在三年前。”赵桂录说,2014年,一家企业想把奇异莓这个新鲜果品引种到门头沟,转了一个又一个村,也没找到合适的地儿。门头沟区农委看准了这一项目,通过精心摸排,觉得该区的李家庄引入正合适,赶紧把企业负责人、新西兰专家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请来。在经过了一系列考察之后,区农委发现,李家庄村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都与奇异莓种植条件高度吻合。

“刚开始,村民们却都不相信这个洋水果能帮大家赚钱,都怕上当受骗,没人愿意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企业种果子。”赵桂录介绍,这时,由区领导、处领导、处级机关、村官、“第一书记”组成的定点精准帮扶队来到村里,具体了解情况,集体调研后,觉得项目可行,于是开始入户为村民们做工作。“最后,60多户人家率先第一批把承包的137亩土地流转了出去种奇异莓。”

“我就是这一批租户之一。”梁宏义算了笔经济账:从前,他家的5亩承包地年收入500元,流转给企业种奇异莓后,一年不算分红,光土地租金就挣了3000元。

“祖祖辈辈种玉米,伺候洋水果一点儿经验也没有。好在帮扶队和企业请来的农技员,都是手把手从零开始教。去年,奇异莓挂果了。谁都没想到,结的2000斤奇异莓3天时间就被抢空了。”如今,当起了护养员,负责照顾自己承包地里奇异莓的梁宏义,每月到日子领工资,有了稳定收入,也不再是低收入户了。

“去年初见成果,今年稳定增收,明年辐射周边。”赵桂录说,现在不仅李家庄靠奇异莓脱了贫,周围的几个低收入村还合计着一起打造奇异莓小镇,搞民俗旅游,建旅游合作社,吸引游客来采摘、食宿,大家一起甩掉贫困的帽子。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贫困帽 增收 致富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