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发展纪实

2017年07月11日 09:20 | 作者:袁 沅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思源之光点亮万家灯火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发展纪实


编者按

累计募集款物逾14亿元;38支专项基金和数十个优秀扶贫项目投入运行;累计帮扶困难群众逾千万人次;5次荣获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这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10年来交出的成绩单。数字的背后,有哪些让人感动的故事?成绩的取得,又有着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1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追寻它10年来清晰且坚实的足迹。

募集款物超14亿元,累计帮扶困难群众逾千万人次,5次荣获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透明指数连续6年并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1名……这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十年扶贫之路向社会公众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可谓硕果盈枝。

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在民建中央主席、“思源工程”理事长陈昌智的领导下,“思源工程”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理念,在医疗扶贫、大病救助、教育扶贫、救灾防灾、产业扶贫等领域开展了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浇灌出朵朵扶贫之花,滋润着困难群众的心田。

十年来,从白山黑水到琼崖海岛,从中部山村到西部戈壁,从雪域高原到西南边陲,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0多个贫困县(含省贫县)都有“思源工程”清晰和坚实的足迹。

擦亮“思源”品牌

7月6日,走进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十周年庆典现场的观众都会被眼前的场景所打动——会场四周层层叠叠地悬挂了上千面锦旗:“思源救护,善行天下”“思源送真情,百姓饮甘泉”……事实上,这仅是受助地区和受助群众回赠的两千多面锦旗中的一部分。

这些锦旗一直被民建中央常委、“思源工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视为珍贵的礼物收藏起来。“每一面锦旗,都代表着群众对我们的认可与信任,都是我们善心善行的见证,都是一份温暖人心的力量。”李晓林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心一意做扶贫。“思源工程”10年来“想贫困群众之所想、急贫困群众之所急”,换来了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

——“思源救护”项目短短4年多就捐赠了2196辆救护车,覆盖受益人群超过1亿人,挽救了多少危急重症患者、伤员、孕产妇的生命,结束了多少地方依靠马车、牛车、摩托车转运病人的历史;

——“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将“基础教育、迁移安居、安置工作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圆了山区孩子的上学梦,圆了山区群众的住房梦,圆了孩子家长的就业梦,还圆了生态改善的效益梦;

——“思源沼气”项目以“一池三改”的模式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燃料问题,助力新农村建设,还促进了当地新产业结构的发展,让黔西的天更蓝了、杜鹃花更艳了;

——“思源骨髓”白血病大学生救助项目、“思源天使妈妈”大病患儿救助、“思源爱的分贝”听力障碍患儿救助项目、“温暖童心”先心病患者救助项目等一系列“救急难”项目,覆盖了60多个病种的患病儿童和群众,累计救助了1万余名贫困患者;

爱心善举在时间长河的奔流中砥砺前行。十年来,“思源工程”始终坚持集约化扶贫和精准化社会救助相结合,在医疗扶贫、大病救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领域开展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并打造了众多响亮的品牌扶贫项目。

点亮思源之光

2008年5月12日,一个无法被忘记的时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

生命逝去令人悲恸,相互扶持的大爱让人坚强。在这次特大地震的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思源工程”全心投入,创造了公益组织在此次赈灾和重建工作中的“10个全国最先”:最先联合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在京举行大型赈灾义演;最先开展“重返家园”活动;最先开展“重返校园”活动;最先开展“心理救助”活动等等,向四川等3个受灾省份实际拨付款物占募集款物金额的107%。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最高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思源工程”工作人员的一份情怀。“思源工程”常务副秘书长陶鸣近5个月在灾区前线开展工作,先后经历了数次6级以上余震和十余次山体滑坡,困难时每天仅靠一瓶矿泉水和一袋方便面生存,甚至喝着河沟里的水,以至于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口腔严重溃疡,牙齿大部分松动,无法进食。此时,他毅然拔掉13颗牙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完成了组织交予的任务。

据统计,“思源工程”共参加了19场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赈灾或灾后重建工作,参与现场持续赈灾人次超过2万人次,仅赈灾发放物资就达16000余吨。

浇灌“思源”清泉

在全民公益、人人慈善的时代,通过设立管理专项基金,开展项目多样的、扶贫济困的公益慈善项目,是汇聚全社会善心、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

“思源工程”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之一是38支专项基金,其中既有民建会员企业家捐资设立的思源·阳光创业基金,也有与旅加爱国华侨陈沙立捐资设立的思源·陈沙立慈善基金;既有《时尚芭莎》杂志社设立的思源·芭莎公益慈善基金,也爱心企业设立的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等。如今,这些专项基金大都成为我国扶贫及公益慈善领域的中坚力量。

十年来,“思源工程”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连续六年透明指数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一名。正是以“公开”提高公信力,以“透明”提升美誉度,让“思源工程”获得公众的信任,也使社会各界的捐款源源不断。

从2007年成立之初每年捐赠不足百余人次,到2014年的72.43万人次,再到2015年的2696.15万人次,再到2016年3亿多人次,社会人士参与“思源工程”的热度呈几何式增长,浇灌“思源”清泉汩汩流淌,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扶贫 思源工程 中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