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民健身不能少了“运动处方”

2017年07月12日 09:02 | 作者:林德韧 郑昕 吴俊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两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都在忙一件事情,那就是促进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创建。李国平提出,目前大型医院一号难求,运动康复专家也属于极为稀缺的资源,而随着全民健身工作的推进,人们对于专业、个性化的运动医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供需矛盾。

按照李国平的设想,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建立,可以带动运动处方师等一系列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百姓提供更为周到的健身医疗服务。

“上医治未病。以前是盖医院增加病房,增加医疗投入,但是根本上来说,应该要把源头弄好,这样才会把病人数量降下来。体医结合,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高度融合。”李国平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处方”这一体质监测手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全国的许多地方,每年开一张“运动处方”,规划未来一年的运动方案,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于“运动处方”这一概念也有着比较清晰的表述,《纲要》中提出:“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在4月11日成立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由运动营养专业博士郭建军担任主任。“每种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比如中国的太极拳不一定让美国人都能强身健体,美国人热衷的举杠铃也不一定让每个中国人达到健康目标。”他认为,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个人,都应有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无论是中医西医还是专业运动康复疗法等,都必须有科学运动理论的指导,针对人们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对症下药’,这个‘药’指的是运动。”

从2015年开始,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的全民体质监测站开始下到农村进行体质监测,每年有500多人拿到“运动处方”,并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据屯留县体育服务中心体质测试站站长郭志忠介绍,进行监测之后,每年会随机抽查10%的人进行复查,和往年进行比较,测定的数据是否提高。

不过,“运动处方”毕竟是新生事物,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测试群众,都需要有一个逐步了解和磨合的过程。“在体质监测方面,目前还存在几个问题,比如受测人群对检测目的意义不清楚,有的去了以后以为是看病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中青年测试得少一点。另外,有些“运动处方”坚持一段以后就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一些受测者对健身缺乏自信心和恒心。”郭志忠说。

与此同时,在对“亚健康”或病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开出合适的“运动处方”也已经开始进行探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团队2014年开始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专家合作,在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探索体医融合。

李光熙曾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工作,他对梅奥医学中心高度重视运动康复有深刻的印象。他介绍说,梅奥中心针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团队中,有8人是运动康复师,占整个团队人数的一半。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总结通过运动帮助慢性病患者康复的做法,李光熙说,患者团队训练效果更好,训练还要增强趣味性,让患者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同时要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治疗中,体质测试应得到重视,可作为不良生活的“标志物”,运动相关生化指标要列入监控体系,用于判断运动强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也在探索通过运动方式帮助超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该院和体科所合作开展讲座,每月对小患者进行一次现场指导。

在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教授看来,“运动处方”就是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点。他说,不运动有害,不当运动同样有害,要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素质等,选择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运动是良医”的论断已经被社会所公认,而“体医结合”也应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铺路石。当“运动处方”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整个社会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运动 健身 运动处方 全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