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牧民们的迁与守:很有可能是长江源头最后的牧民

2017年07月17日 15:24 | 作者:刘旻 陈杰 | 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 

朗扎家一天的生活从取水开始。在天空刚有微光的时候,他背着绿色的水桶,步行两公里到冰川下取水。打上三个酥油,绑上哈达,敬天地后,用瓢掬水灌入桶中。

在他记忆里,6岁开始,父亲就带着他去姜古迪如融化的冰川下取水。

现在,他45岁了,取水的路却越来越远。

朗扎说,那时候冰川就在水利部立的源头小碑脚下,现在冰川倒退了500米,留下满坡硌脚的乱石。

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第一滴水流出的地方,朗扎家祖祖辈辈的石头房距离雪山南支冰川的冰舌只有2公里,是真正的长江源头第一家。

今年,西藏自治区人大会上已明确江河源头和生态核心区的保护,长江源牧民将逐步向县城和低海拔地区搬迁,长江源将进一步减少人类活动。朗扎一家所在的安多县玛曲乡牧民们的生态搬迁问题已逐渐提上日程。他们的去留如今成为各方考虑的问题,很有可能他们将成为长江源头最后的牧民。

朗扎的妹妹家秋,用望远镜察看自己草场上放牧的100多头牦牛。

兽骨堆起来的地方

朗扎个子不高,黑瘦,尖脸,喜欢撮点土烟吸,黄色的粉末经常在鼻孔上黏成一圈。他继承了家族父辈的特征,在头发右侧扎了根细辫子。

从出生时起,朗扎就住在那座白色的石头房里。游牧的本性就像体内流动的血液,朗扎的爷爷在打猎时来到了姜古迪如,这里海拔5600米,有棕熊、藏羚羊、藏野驴、旱獭、藏黄羊等数不清的野生动物,朗扎的爷爷就此落地生根,到朗扎6岁的儿子,至今已经4代人。

朗扎一家所在的玛曲乡4村也叫“如来村”。“如来”在藏语里是骨头,也就是兽骨堆起来的地方。朗扎说,他曾见过体型高大的野牦牛头骨两角之间能盘腿坐下一个人。

玛曲乡4村书记布察吾也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1959年从350公里外的唐古拉山南边打猎游牧而来,走了两个多月。玛曲乡巡护队队长才嘎回忆,1976年他跟随兰州军区勘测的人第一次进入姜古迪如,当时姜古迪如的核心区——纳青玛30公里的河床住着六七户牧民,现在,包括4村1组2组3组共有27户牧户80人。

玛曲乡4村1组所在的纳青玛河床的尽头就是长江源头姜古迪如雪山,长江第一滴水流出的地方,海拔5600多米的姜古迪如由南北两大冰川构成,呈U形,中间夹着一座山梁。

冰舌是冰川最前端消融最强烈的区域,有冰湖和造型各异的冰塔林。朗扎家的石头房距离姜古迪如南支冰川的冰舌只有2公里,海拔5500米,抬头就能看见不远处滚滚而至的冰舌,就像雪白的奶油蛋糕上的层层堆花。

石头房是朗扎一家冬季住的地方,当那扎草草根泛起绿意的时候,他们开始搬往夏牧场搭建帐篷,那里的牧草更丰美。

夏牧场的白布帐篷里混合了风沙、草、毛毡、酥油和羊的膻味,这个味道从朗扎的爷爷到爸爸一路传来。

不算去年已改嫁的母亲,朗扎、儿子朗卡珠扎、妹妹乌日、弟弟迪达生活在一起。他还有个妹妹叫家秋,她已经嫁人,与丈夫女儿另外生活。

每天早饭后,朗扎会带上水和食物,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自己家的100多头牦牛,从被大雪覆盖的长江源头河道通过,进入对岸的一片草场吃草。

编辑:梁霄

关键词:牧民 长江 源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