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直面挑战破解难题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2017年07月18日 09:22 | 作者:雷钟哲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行至年中,中国经济“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态势更明显,而这背后则是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动破解深层问题。(7月12日新华网)

1121327986_15002487690451n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半年来中国经济走势的特点,可以说:中国经济在破解一个个难题中实现蜕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虽然困难很大,虽然挑战严峻,但难中有“机”、难中有“解”、难中有“进”,经过不断努力,使中国经济始终运行在稳中求进轨道上,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工业、销售等一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国民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1%。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

不要小看GDP增长6.9个百分点,用李克强总理上个月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话说,中国经济的体量与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10年前的2个百分点。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只要经济总量超过两万亿美元,经济增速能达到3%那就相当了不得了。他还曾形象地说,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翻十几个跟头不费劲,而练过十几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头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块头大了。如果今年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量比去年还要大,因为这是在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1万亿美元基础上的增长。——李克强总理的话,也佐证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的特点。

这些成就,又是怎么取得的呢?

首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就是这一决策的指引和践行,取得成效,实属必然。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之年迈入深化之年,触及和化解更多深层次矛盾。直面去产能中“僵尸企业”退出带来债务处置等难题,促进去杠杆中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在补短板时进一步调动市场力量……一系列改革取得突破,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发挥关键作用,提振发展信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向有关国家政府提交了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

第三,在激发企业活力上,今年以来,改革集中发力,加快电力、油气体制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在生产前端促进企业减负;再次推出万亿减税降费计划,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今年在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领域改革互动,启动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改革方案相继落地,创造了新的制度供给。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上,包括“放管服”在内的一系列旨在营造公平便利市场环境的改革举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向纵深,推动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三箭齐发,箭箭中的。

一子落,全盘活。有了上述措施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基本面稳中向好已成定局。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钢煤去产能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8%和65%;商品房待售面积5月末同比下降8.5%;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同时创新力量不断挺进,内生潜力不断释放,从国产大飞机首飞,到“复兴号”标准动车组首发,上半年中国制造亮点频现,中国经济活力迸发。今年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20.8%。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不断出现。——斯情斯景,斯形斯势,谁能不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经济 中国 稳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