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奏好“三部曲” 坚持稳中求进

2017年07月21日 09:01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平稳,呈现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如何进一步巩固稳中向好积极态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成为摆在各地区各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国内外双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深度调整,尽管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出现明显向好势头,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升温,仍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干扰因素,不可小觑。从国内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产业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增速放缓、结构错配、传统动能作用衰减等发展中累积的突出矛盾,必须要用新发展理念和新办法来解决。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和始终遵循的大逻辑。

u=2145269576,1735040192&fm=26&gp=0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这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成果的延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矛盾凸显、风险隐患交汇叠加的复杂局面,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力促发展方式转变。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既为完成全年预期发展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也为争取更好的发展成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以新常态的大逻辑指导经济工作,必须从以往弥足珍贵的重要经验中汲取营养。就下半年而言,重点是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精心奏好“稳政策、稳预期”“减税费、放管服”和“防风险、促创新”的“三部曲”。

稳政策、稳预期,就是要把有利于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宏观政策稳住,并以此促进良好的市场预期更加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政策对市场预期有直接导向作用。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看,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不仅把经济增长的路径稳定在结构优化的轨道上,同时也为“三去一降一补”划定了改革深化的方向,这就是力促过剩产能腾挪空间,为新旧动能转换营造宽松环境。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稳健、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无不与稳政策、稳预期有关。但稳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僵化一成不变,顺时应势适度作出相机调控,同样是政策稳定的需要。因此,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稳住宏观政策,这不仅有助于经济态势进一步向好,而且有效政策稳定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市场预期。

减税费、放管服,既是全面深化改革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之有效的重要关联举措。以营改增为例,短短几年来,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减税降费成果斐然,企业减负效果明显。经验表明,这是让企业轻装上阵、积极投身市场竞争的有效之举,也是力促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也要看到,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任重道远,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的顽疾依然存在。因此,及时抓住当前经济稳中向好有利时机,以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为牵引,带动降成本、减税费持续推进,着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对巩固稳中向好态势尤为重要。

防风险、促创新,是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须臾不可放松的重要一环。就风险因素而言,国际国内两方面都应给予高度关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出现积极迹象,发达经济体回暖态势明显,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风险意识。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依靠金融和投资扩张应对危机的老路,新旧动能转换难以接续。因此,外部增长动力衰减、市场需求不振,以及金融风险累积等深层矛盾,随时可能以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方式传导到国内,这是必须加以重点防范的风险领域之一。与此同时,还要看到,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持续改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逐渐增强,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做好经济工作始终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既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处置“僵尸企业”和力促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又要积极顺应新技术革命浪潮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大力推进创业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防风险与促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有风险,风险需防范。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一切有效手段,积极采取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导向,把创新驱动增长作为巩固和扩大稳中向好态势最为有力的武器;另一方面,又要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处置各种风险的政策安排,既要把企业去杠杆等化解存量矛盾的风险关进有效防范的“笼”中,也要把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总之,巩固稳中向好态势,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精准奏好“三部曲”,这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经济日报评论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稳中 风险 经济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