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曹兵:与航天发射的百次之约

2017年07月25日 13:58 | 作者:吕道凯 严伟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3. 临危受命,演绎最美逆行

在航天界,有这样一句哲言:“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史上为数不多的4次重大发射失利,都发生在西昌发射场。当时还是操作手的曹兵,亲历了这几次失利。

“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发人深省。”谈及发射失利,曹兵发出这般感慨。沉思的背后是痛定思痛、愈挫愈勇。

那是1992年3月,“澳星”首发失利,点火后火箭未能起飞。此时,火箭严重移位,推进剂大量溢出,发射场顿时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随时有可能箭毁人亡。

大量的参观人群纷纷撤离,大家都想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发射场。慌乱人群中,发射场抢险分队,犹如一股清流,顶着毒气和热浪,逆行而上,径直冲到发射台下,时刻准备撤回燃料,曹兵就在其中。

“大家非常紧张,每个人都是一边抬头看看火箭,一边弯下腰小心干活儿,生怕出现意外。”抢险的地方离火箭只有5米,曹兵这种“提着脑袋上战场”的担心,绝非危言耸听。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脑子里根本没有想,还能不能安全地回到单位,一心想着把燃料泄回来。”整整一个晚上,数百吨燃料安全泄回,曹兵却累倒在地上。

对于这场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一大奇迹的“澳星保卫战”,曹兵已记不清那些参加抢险人员的面孔,可他仍记得他们向着火箭奔跑的身影,那是他见过最美的逆行。

像这样攸关生命的紧急关头,曹兵还经历过多次。而每次危机都能化险为夷,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

2003年5月,“北斗一号”任务燃料加注紧张进行中,全自动控制的加注软件突然出现故障,经过多次检修,仍无法解决,极有可能影响发射进程。

如果停止加注,就会错过最佳发射窗口;如果改为手动加注,这在中心发射史上没有先例,在场所有人对能否成功都捏了把汗。

身为加控台主操作手的曹兵信心百倍地接受了指挥部首长手动加注的命令,经过6个多小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操作,他圆满完成了燃料加注任务,加注量比软件自动控制还精确!

让曹兵印象深刻的还有2012年9月执行的中星12号卫星发射任务。氧化剂燃料加注按部就班进行,一切状态都很正常。突然,发射场01号指挥员向曹兵叫了“暂停”,几分钟后,又被通知“全面停止加注”,所有的设备停止运转。加注间里,一片哗然。曹兵冷静领受命令,灵活应对处置。

原来,与曹兵对接的箭上加注系统出了问题,二级燃料贮箱发生故障。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仍未能解决问题。指挥部决定,组织火箭二级燃料泄回,待问题解决后,再实施二次加注。

越是紧急,越不能慌乱。曹兵火速启动应急预案,带领系统人员泄回已经加注到火箭体内的燃料。从深夜一点到早晨六点,现场的每个人都不曾休息片刻,直到火箭燃料安全泄回。几天后,火箭贮箱问题解决,曹兵又组织实施二次加注。

“位卑未敢忘忧国”。曹兵说,岗位虽小,责任重大。在他的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是强烈的家国情怀,“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航天质量格言,早已融入他的点滴日常。

4. 负重前行,感恩父母妻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中国航天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征途上,像曹兵这样负重前行的人有千千万万。在他们的身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默默付出。

曹兵离开家乡江苏如东30年,每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非常少。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身体也每况愈下。

在父母眼中,四儿子曹兵干的是万人瞩目的航天发射的大事业,是最有出息、最让他们骄傲的。因为曹兵在卫星发射任务中贡献突出,家乡的报纸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家里还来了电视台的记者,这让老两口在村里很有面子。

但是,曹兵觉得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每次休完年假离家回川,父母都要站在村口,目送儿子很久。

“别看我们家老曹50岁了,每次从老家走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在妻子吴新梅看来,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曹兵像个“老小孩”。

20年前,吴新梅带着女儿从江苏来到四川大凉山,一家人结束了分居两地生活,终于团聚在一起。尽管山沟里条件简陋,没有菜市场,没有电视信号,甚至基本的出行方式就是靠“走”,但只要能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日子苦一点,她也是甘之如饴。

让吴新梅铭记在心的是1997年6月上旬的那次风云二号发射,1周岁的女儿突然感染疟疾,高烧不退,腹泻不止,自己也被传染,一起病倒了。

当时,发射在即,曹兵作为火箭燃料加注的主操作手,根本抽不出时间带她们看病。

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吴新梅一个人拖着生病的身子,带着女儿,到驻地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医院住院,曹兵则留在沟里继续执行任务。

在医院,她亲眼目睹了隔壁病床彝族老乡的孩子因为疟疾过重而夭折,心中既担心又恐惧。

两天后,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曹兵火速赶往医院。在看到曹兵的那一刻,这个坚强的女人,泪如雨下。曹兵满是愧疚。

像这样顾得了工作、顾不上家的事,还有很多次,吴新梅却从不抱怨。“他的工作本来就危险,我不想给他增加麻烦。”

同所有航天人的亲属一样,曹兵的每一次加注都牵动着她的心。“以前,他一执行任务,我就跟着紧张,生怕他出什么意外。最近这几年,轻松多了,可能是习惯了吧。”

对于妻子,曹兵心怀感恩。虽然同在西昌,二人也是聚少离多。为了弥补亏欠,他每次周末回家,都会推掉所有的应酬,陪妻子逛街、买菜,再做上一桌子好菜,享受难得的欢聚时光。

在山沟里工作了30年,曹兵更习惯称自己是沟里人——放飞卫星的沟里人。他把自己如向日葵般绚烂的青春,都献给了这巍巍青山和铮铮铁塔,毫无保留。

谈及退休后的生活,曹兵淡然道:“回老家乡下,陪陪父母,种种菜。女儿大学毕业后到哪里工作,我们再跟着去哪里。”

在通往三号发射塔的路两边,30年前曹兵亲手种下的白杨树,如今已是绿树成荫、自成风景。

“就要离开这里,我的心中有太多的舍不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惊天动地,曹兵正用平实的行动刷新西昌航天的发射纪录。

谈及未来,他还想再赴西昌航天下一个百次的美好之约。那时,应该是中国航天从跟跑到领跑的黄金时代。(吕道凯 严伟)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航天 发射 职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