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对景写生是个历史的过程

2017年07月25日 14:22 | 作者:丁亚雷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原标题:写生的意义

写生是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这句话,需要历史地理解。

如果我们承认,美术创作是一个历史着的过程——我想大部分人似乎应该是承认的,毕竟美术史现在是一个学科专业。不承认美术是历史的,那美术史就没意义了。目前看,美术史很有意义。所以,美术是个历史的过程——那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生自然也是历史着的了。

苏天赐 春 油画 71×125cm 2006年

苏天赐 春 油画 71×125cm 2006年

写生的历史性不仅表现在形态上,也表现在内在认知的变化上。这种表现反过来说,也是一种要求。但很遗憾,总体上看,无论是形态,抑或是认知,现在的写生符合其历史性要求的人,似乎并不多。

写生两个字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得很早。《益州名画录》记载着后蜀画家滕昌祐说他“初攻画无师,惟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的学画过程。这可能是“写生”两个字在中国美术史文本上比较早的一个版本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写生和今天我们说的写生还不完全一样。滕昌祐的写生基本上是指有生命的东西,所谓“惟写生物”。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风景、静物,应该不包括在内的。苏东坡后来说,“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这个写生也是活物的意思。边鸾和赵昌都是画花鸟名世的画家,赵昌还把自己叫做“写生赵昌”。黄筌传世的《写生珍禽图》可能看得更直观些,画上基本都是草虫鸟龟之类的活物。所以,过去中国画家所谓的写生,主要是写活的东西,生就是活的意思。

究竟什么时候写生的概念拓展到风景山水的领域,一时半会说不太清楚。现在人们总会提到的关于过去画家对景写生比较早的例子,可能是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的“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这段话。这是从今天的写生概念追溯到的古人的实践,大痴道人自己没用“写生”两个字。后来明朝人徐勃倒是在山水画家身上用到了。

徐勃在 《徐氏笔精》(卷七)里说:“惟元倪瓒辈始喜写生,脱画家蹊径”。现在人在回溯山水画史中“写生”概念的时候,总是会提到这句话。不过,如果你把上下文连起来看,你可能会觉得,徐维起说的倪瓒的“写生”,既不太像边鸾、赵昌的写生,又和今天美术术语中写生的意思不太一样。徐勃的原话是,“古画多用胶矾着绢,唐宋名家皆然。惟元倪瓒辈始喜写生,脱画家蹊径。唐章孝标咏画屏风云:‘雨滴胶山断,风吹绢海秋’,唐宋画全用胶矾,此是一证”。这里的写生,倒有点像生熟的生。画家都知道,生绢刷了胶矾水,就变成了熟绢。徐勃的意思是说,唐宋名家往往在刷了胶矾水的熟绢上作画,倪瓒开始喜欢在生绢上作画了。这好像和倪瓒是不是背着画匣子出去画画,关系不大。

传统中国画家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他们行路的时候实际上不怎么画画,只是看,黄公望住在富春江畔的时候,常常出去游走,还影响了画画。《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跋文里说,《富春山居图》“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那个时候画家们的山水印象和图式经验,主要是靠“目识心记”,再者就是因袭古人。当然,这也是被后来现代画家诟病的地方。现代画家主张写生,主张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是为了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画家非常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古人每天的日子其实都差不多,当时画家目识心记,因袭古人,实在没什么错,那些古人和比他们再老两三百年的古人的生活究竟能有多大不同呢?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对景写生 写生 对景写生是个历史的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