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银川奏响民族团结交响曲

2017年07月28日 14:29 | 来源:银川晚报
分享到: 

迎着夏日清晨灿烂的阳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里传出笑声笑语,从贫瘠大山走出的万余名回汉群众,在这里开启了新生活;在西夏区长城须崎社区,藏族学生格桑措姆接到李淑珍老人的电话,电话两头温情暖暖;福建企业家许上等钟爱民族服饰,他创办的宁夏优素福泽丽哈服饰有限公司让200多名回族妇女“在家就业”……

在银川,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7%,拥有回、满、蒙古等47个少数民族。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思想意识深入人心,各族儿女团结和睦、比肩开拓,形成了血脉相通、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强发展铺就民族团结“进步路”

凭借一双巧手,“剪花娘子”伏兆娥一步步创立了回乡民俗手工艺品加工企业,拥有“伏兆娥剪纸”、“回乡剪纸”、“回绣”三大品牌,不仅传播了回乡民俗文化,还解决了部分移民妇女就业。由她自主研发的丝绸卷轴剪纸条幅,被中阿博览会组委会定为接待礼品。

固原市彭阳县回族少女马依燕和家人去年搬迁到闽宁镇,由于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她放弃外出工作的机会。但不久后,马依燕和近200名移民都有了更好的机会,在家缝制衣服和手绣,每月工资2000元~4000元。这得益于许上等创办的宁夏优素福泽丽哈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许上等钟爱民族服饰,作为福建人的他,只身来到银川,在民族服饰中追寻梦想,也成就了“马依燕们”的幸福生活。“位于闽宁镇的乡村车间将于8月投入使用,届时公司会提供订单,在家门口就业甚至是家中就业不再是难事。”许上等说。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银川市加快经济发展,将国家扶持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造福各族群众的实际成果。目前,全市94家企业跻身“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名录,占全区民贸民品定点生产企业近50%,2016年享受中央财政贴息资金超过3.4亿元。发挥企业优势助推精准扶贫,协调中银绒业投资4亿元,分别在4个生态移民安置区建立100万件羊绒针织厂,帮助2000余名移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帮扶全区6万各族青年创新创业,银川市每年安排市级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

抓民生浇灌民族团结“常青树”

以上,闽宁协作模式全国推广。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率先在全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提高民族聚居地区医疗保障水平,银川卡瓦心脏中心为全市各族群众及在银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实施免费心脏疾病筛查。

银川市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创作产生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其中原创曲艺节目弦鼓说唱《选举》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表演一等奖,《丝路遗风》《花儿联唱》等4部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区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节目之中。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民族服饰、刺绣、剪纸、回医回药、传统体育等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支持。加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兴庆区塔桥村、永宁县纳家户村、闽宁镇原隆村、贺兰县铁东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促和谐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措姆!明天来家里,我给你做好吃的,补补身子。”7月18日,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的格桑措姆留在银川做起暑期工。“我很幸运,有一个汉族妈妈照顾我。”她口中的“汉族妈妈”,就是西夏区长城须崎社区的居民李淑珍。

两年前,长城须崎社区开展“同心联盟”系列活动,辖区居民与在北方民族大学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互亲互助,藏族学生格桑措姆便是“结亲”的受益人,有幸结识了“汉族妈妈”李淑珍,李淑珍每天都会给“藏族女儿”打电话,嘘寒问暖,嘱咐她好好读书;李淑珍身体不舒服或是遇到烦心事儿,格桑措姆也会陪在她身边。

“我们社区居民有4300余人,其中回、蒙、满、藏等少数民族人口有379人,巩固民族团结基础、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从未松懈过。”长城须崎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丽娟说,自2015年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结亲互助”活动以来,辖区已有30多名部队官兵、外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结对。

顺应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新要求,银川市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重点,在全市23个街道、205个社区及医院设立服务管理窗口,精心打造“5321”服务管理模式,建设民生服务“两个平台”,公开1部热线电话,提供证照办理、子女入学、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过自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让民族团结进入微信终端。针对各族群众不同文化心理,在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军营开展“滴灌式”、“精细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让创建活动更亲切、更有人情味。连续18年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连续7年承办自治区“民族团结月”启动仪式。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幸福银川”征文大赛和“日行一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社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580”志愿服务,着力打造“结亲互助”、“同心联盟”、“五微工作法”等服务品牌。

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银川扎根发芽,开出绚丽无比的民族团结之花。

流不尽的黄河水,道不完的民族团结事。闽宁镇原隆村内,临近中午,李牛娃老人在“爱心饭桌”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民生服务全程代办点,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社会保障、民政救助、涉农补贴等公共服务;在离村不远的生态移民创业就业培训中心,烹饪、焊接、护理等培训一样不少。

西夏区镇北堡镇团结村是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模范村”,在这里,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10元。无论在红彤彤的枸杞地里,还是在热火朝天的节庆活动中,回汉群众的心汇聚在一起,彼此亲如一家。

只有抓发展、扣民生,群众生活才会有“质感”。银川市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每年将公共财政80%以上用于民生。政府投资34.5亿元,建成移民安置区26个,精准扶贫减少深度贫困人口7.24万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3%。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族团结 银川 社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