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以“工匠精神”助推智能制造

2017年08月01日 09:34 | 作者:赵静 |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工匠精神”一词出现在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正式上升国家政策层面,将贯穿我国未来各行业的发展之中。

u=45116375,473677444&fm=26&gp=0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从狭义上来讲,是指生产者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其主要实质是指专注、专业、敬业、精致、创新等方面。当前,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中指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将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急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因为“工匠精神”将助推我国智能制造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发展,具体来讲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智能制造最显著特征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可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及产品的自我展示,而具有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可使智能产品更专业,质量更精细,促使智能工厂定制化的产品设计、生产及服务模式更加品质化。

二是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全球部分发达国家提出振兴制造业发展计划,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及欧盟“未来工厂计划”,这些计划的共同点都体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而“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文化的软实力,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的同时,可促进制造业产业实现中高端升级。

三是有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纵观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历程,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永恒追求。智能制造主要体现在机器人、3D打印、人机协作等新型制造技术,这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是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使企业具有差别化优势,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从我省实际情况来看,既有传统的钢铁、汽车、机械等支柱性制造业,又有光电信息、现代装备制造、船舶等出口优势产业,但智能制造尚未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2015年12月,我省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明确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发展目标。因此,要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推动我省制造业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创新发展和运用,从而实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经研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制造 工匠精神 制造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