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开三门”“搬三山”浙江民资实现增速“双上升”

2017年08月04日 15:48 | 作者:屈凌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浙江省加强“放管服”改革,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开三门”,打破影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搬三山”,搬走阻碍民间投资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大大激发了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浙江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比重出现同比“双上升”的形势。

三大领域出现投资热潮

浙江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6789”,就是缴纳了60%左右的税收,创造了70%左右的GDP,贡献了80%左右的外贸出口,提供了90%左右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浙江民资的去向是未来经济发展动向和市场信心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浙江省上半年民间投资完成8565亿元,增长12.8%,占投资总额的57.4%,增速和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其中,浙江民间投资在三大领域出现了新的投资热潮。

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数据显示,浙江上半年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10.8%和10.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64.2%、54.7%和34.6%。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分析认为,民间资本正助力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民间资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0.5亿美元,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4.8%,带动了浙江省装备、技术、标准及服务等出口。

参与财政政策意愿增强。浙江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上半年增速较快,达到28.9%。杭州市地铁1号线、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丽水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批43个PPP项目典型案例名单。

消除壁垒、打破垄断

2016年上半年,浙江民间投资同比增速4.5%,较往年增速有较大幅度下跌。

专家认为,浙江民营企业并非“手中无钱”,但为何不愿投、不敢投?是因为他们不仅“撞”上了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要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新形势下,浙江省为激活民间投资,主动“开三门”“搬三山”,消除壁垒、打破垄断,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让民企与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被称为标杆性项目的杭绍台高铁,开启民资控股铁路项目PPP模式探索之路。这个计划于2020年建成通车的项目,民营资本占股达51%,而且项目运营、成本核算等都是以民企为主,因此,带动200多亿元民资涌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认为,明确民营企业在PPP项目中可以控股,能有效解决“玻璃门”问题,有助于在项目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管理、运营优势,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

专家预测,国企混改中民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浙江民企、民资对电信、铁路、基建和军工等领域的混改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和积极性。“参与混改,一方面民资进入可以激发行业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浙商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利润空间。”浙江省发改委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崔向科表示,民企期盼有更多项目更大空间对民资开放。

“最多跑一次”降成本

浙江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深入人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不断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在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法人事项办理大厅,记者看到,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有6个窗口。“这6个窗口对应10个部门,过去需要22个窗口,办理事项达155个。”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俊介绍。

“从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规划审批、环评等,再到土地通过法院拍卖,房产过户,工商预登记,前后只用了三个月,过去至少半年多。”顺利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一妹说,顺利的开端让其对企业在当地发展充满信心。

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认为,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降成本能有效提振企业信心,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有专家表示,当前市场不确定性仍在,为缓解民企的疑虑,大力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政府要为民间投资服务好“最后一纳米”,加大财税、价格、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是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投资 浙江 民间 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