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让“互联网+”更好服务于教育

民盟江苏省委召开“互联网+教育”论坛小记

2017年08月16日 11:07 | 作者:江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前,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新要求。“互联网+教育”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互联网+”更好服务于教育的本质?这都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高度关注。8月4日至5日,民盟江苏省委主办的第八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主题就是“互联网+教育”。

“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互联网可能扮演着颠覆性的角色。‘互联网+教育’对教育媒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者的存在形态、相互关系及功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认为。

胡刚从教育媒介全方位化、教学方法重大变革、教学模式更多样化、教育环节娱乐化、教育过程终身化、教育需求个性化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他认为,“互联网+”背景下,虚实融合的新的教育形态即将涌现,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必将成为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型的教育将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足为根本出发点,从统一模式的学校教育供给到多元教育服务的精准、全面、按需获得,可以达到减轻基础教育师生负担、提高职教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愿景。

如何在“互联网+”下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无锡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钮新颜在论坛上表示,“互联网+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公益普惠方向,从统筹推进转向精准投入,应该构建适应多终端应用的新型服务平台;应该构建适应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的新型学习平台;应该设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市民等多元化的服务对象;应该具有人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应该包含优质课程资源、智慧教育体验、教育业务智能办理、教育大数据管理整合、教育监测评价、决策支持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供给。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的朱庆龙注意到,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采用行政推进的方式,自上而下,以示范引领、布置督导、检查评比的方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层层布置,最后任务落到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没有话语权,必须执行。一线教师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设备使用不熟悉,缺少具体有效的指导帮扶,自己摸索,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一定程度上导致完成质量参差不齐。而一旦完成规定任务,如制作微课、上传优课等,往往又束之高阁。

朱庆龙建议:应让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设备供应商等多方形成一个互助合作、紧密相连、相互促进、高效沟通的共同体。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教师实际,不增加教师负担,摒弃硬性摊派的工作模式。教研部门要研究“教师需求”,开展对口而专业的贴心服务。学校要有人本关怀,降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风险,让教师们能放开手脚。设备供应商切实搞好售后服务。整个共同体中,最核心的角色是教师,教师应该可以充分与其他各个角色对话、沟通。

据悉,本届论坛共收到民盟江苏省教育专家提交的论文158篇。论坛设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教学与管理、学习与技巧、技术与资源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提出了对策建议。论坛结束后,民盟江苏省委将编辑出版论文集,并对论坛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以提案、建议信和社情民意等形式提交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记者 江迪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教育 论坛 民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