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徐芑南:一生做好一件事

2017年08月17日 14:33 | 作者:罗旭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前不久,随着2017年度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此转入业务化运行阶段。这一消息再次鼓舞了海内外心怀中国梦的所有华人。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以66岁高龄重返工作岗位,77岁入选工程院士,81岁还在不断探求中国载人深潜“新深度”。他说,退休6年后被请回来领军“蛟龙号”项目,是因为自己一生都在做潜水器的研制工作,“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更需要‘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坚持”。

f44d305ea0d81aff08fe19

中国高铁作为一张“国家名片”,正在走向世界。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创新来自于数十年的积累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曾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蛟龙号”:“我想它应该像一条鲸鱼,既要能直航稳定,又要能机动灵活……”

2012年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成功,在世界载人深潜榜首刻下了中国印记。而“蛟龙号”下潜7062米后跃出水面的一刻,也成为了全体华人的共同记忆。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徐芑南在他深爱的海洋事业上,足足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人才胸怀报国理想,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马晶和谭立英就是这样的科学家。1991年起,他们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着手开创我国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研究。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实验室,就借了一间潮湿的地下室;没有实验仪器,就找来一些废旧仪器自己改造;没有启动经费,就将家里积蓄拿出来……

奇迹就这样被创造出来,马晶和谭立英最终带领团队把我国卫星激光通信研究从无到有推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果获得2013年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和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至今,他们仍在这一领域继续拼搏,不断推出创新成果。2017年4月,他们研制的激光通信载荷搭载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应用高轨卫星高速激光通信技术。

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海底隧道贯通仪式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举行。这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海底隧道的贯通意味着大桥主体工程的贯通。

此前,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尹海卿在和女儿通话时听到的第一句话总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作为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他每年回家不超过15天,有5个春节在施工现场度过。

在领衔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之前,尹海卿在这个领域里已经钻研了二十几年,由他领衔的北仑2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获国家鲁班奖和詹天佑奖两项大奖、马迹山工程卸船码头工程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北仑三期工程获国家鲁班奖。

“一辈子能在一个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徐芑南说,“现代科学已从单枪匹马的‘小科学’走向团队合作的‘大科学’,科技领军人才必须要经过长期、全面的积累,才能在重大科技项目中统领全局。”

f44d305ea0d81aff09071a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海底隧道正式贯通。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中国 科技 徐芑南 蛟龙号 潜水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