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姜涌:“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2017年08月18日 15:22 | 作者:姜涌 |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作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姜涌

“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人“修路”“架桥”的思维方式。这种“桥”的思维方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桥”,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和平发展梦想的“桥”。

中国人无法忘记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中国人的灾难和血泪,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抢夺利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时光兜转,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中国人却是完全摒弃“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中国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也就意味着旧有世界秩序的被改变,世界中的既得利益者要面临自己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由于此“说法”最早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故被冠之“修昔底德‘陷阱’”。在修昔底德看来,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严格意义上说是既得利益获取者)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冲突多数都以“战争”告终,而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以往国际关系准则中的解决利益冲突的“铁律”。

马克思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套用中国人一句朴实的话语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也就是说要解决生活问题和生存问题就必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而这当中首先的事情就是“修路”、“架桥”,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一带一路”的“桥”的思维方式。

“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是由中国人提出的,但是这条路属于全世界。“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献给世界的礼物,更是古老的东方智慧的结晶。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桥”,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和平发展梦想的“桥”,“一带一路‘桥’”开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铺设“五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共同的梦想。

“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第一、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趋势下,面对保护主义的兴起,为了推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伟大战略;第二、“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是由中国人提出的,但是它属于全世界,一带一路的目的就在于构建新型合作和包容的关系,一带一路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是共同的价值选择;第三、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发展,“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可以提升技术转型升级,促进人类社会新科技革命的产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第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中国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自然属于利益攸关,然而这确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今天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并不祈求自身的政治利益,而是基于开放的平台理念,共享人类社会的所有经验和共同的资源;第五、“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民族域限制、宗教域限制、政治体制域限制,跨越了时空隧道,融合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国际社会的期待和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一带一路‘桥’”的思维方式的诞生是历史必然。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要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中国走的正是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中国的发展不仅实现着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且给其他国家带去红利,美美与共。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中国 一带一路 智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