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科学认识登革热

2017年08月23日 09:13 | 作者:卢洪洲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国现在正值登革热的发病高峰期,人们不能掉以轻心。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一种耐冷伊蚊可对温带地区儿童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一般来讲,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人感染后,便成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3至6天传染性最强。在新疫区,人群普遍易感,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可使大部分居民受染,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由于成人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故发病者多为儿童。

登革热发病有季节性由于登革热为蚊媒传播性疾病,因此,其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5至11月,高峰在7至9月。

就发病特点来说,登革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大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至15天,平均5至8天,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适、胃纳差等,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多样性皮疹等,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三型。

轻型登革热类似流感,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疹,常有淋巴结肿大,易漏诊;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至5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炎表现,也有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热的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临床施救以对症支持治疗、防治出血、防治脑膜炎等为主。

因为登革热为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在0.1%以下。故对于典型登革热,应以痊愈为治疗目标。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严重出血者预后较差。

登革出血热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出现休克者,病死率可高达10%~40%,故应积极应对原发病和各种并发症为首要,如休克和出血处理得当,则病死率可降至5%~10%。绝大多数死亡者为重型登革热,多因脑炎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

根据临床救治经验,在患者发病的急性期应强调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恢复期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注意对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观察。应给予患者富有营养并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尤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虫媒疾病的肆虐区域将不断扩大。据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100万例新增登革热病毒感染病例。有效预防登革热要做到:

一要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二要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三要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但不耐热,50℃以上环境30分钟或100℃以上环境2分钟皆能使之灭活;用乙醚、超声波、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也可使之灭活。

(作者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登革热 发病 临床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