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博物馆里的古人本色夏天:桐树下的"低碳空调房"

2017年08月31日 14:54 | 来源:潇湘晨报
分享到: 

原标题:博物馆里的古人本色夏天

2100年前,50岁身高不足一米六的胖子辛追,一边吃着甜瓜,一边与人闲聊,仆从手拿着大竹扇,呼啦呼啦为她驱赶暑气。甜瓜实在太好吃了,她连籽都没有吐。突然她的表情僵住了,胃剧烈疼痛起来,进而引发了心脏痉挛。辛追夫人就这样死了。

那是一个夏天,辛追肠胃里的138颗甜瓜子,博物馆里的古老文物,让我们可以想象古代湖南人的本色夏天。

40度的高温下,命是空调给的。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又如何续命,有人说,恐怕只有禅修才能活下来。可是从吃着甜瓜、摇着竹扇的辛追来看,似乎夏天的日子也蛮舒坦。

《设色山水人物图》。

清黄杨木镂雕兰竹纹折扇骨,雕了一只蝉,清雅又富于想象力。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柄短柄竹扇。

东牌楼的宋代“冰箱”

让我们来到宋代的长沙(当时叫潭州):住在东牌楼(今名)的张三,到市场买了一块肉。农历六月,太阳火辣辣的,空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大汗淋漓的张三,来到屋前的一口井。他把肉放进一个直径约1米的釉陶缸里,然后轻轻地将缸放进井里。这口井也有些特别,上部为长方形,都由小青砖砌成,足足有17层,底部留有直径约0.3米的圆形井口,釉陶缸被放进井的最底部。

这口井是做什么用的?它可能是古代的原始冰箱。古代就有冰箱?这绝对不是胡编乱造。考古学家在长沙东牌楼宋代街坊遗址上,发现了这个疑似宋代潭州城居民的储藏设备。如今它静静地躺在长沙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中。据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阳帆介绍,宋人用凉凉的井水,来储藏肉和蔬菜,这个釉陶缸可能就是一个原始的冰箱。这个场景似乎有点熟悉,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就将西瓜和西红柿放进水里,冰一会拿出来吃,沁人心脾,至今难忘。

其实古代人对冰的使用出人意料。西周的时候,就设置了名为“凌人”的官,专门为周王室储冰。他们在冬天取冰,藏在凌阴(藏冰的地窖)或者冰井里,夏天使用。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古代的贵族离不开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喜欢喝酒吃肉。大家熟悉的曾侯乙冰鉴,就是用来冰酒的,不能不惊叹他们真会享受。

曾经不入流的折扇

下面又轮到辛追夫人出场了,带着她的两把竹扇。扇子模样有点怪,像一把厨刀。这是汉代扇子的典型模样,扇柄在扇面的长边一侧,感觉扇起来很费力。这两个扇子一大一小,小的短柄扇子她拿在手里自己扇,大的长柄扇子由仆从帮她扇风。扇子由湖南特产水竹剖蔑编织而成,又柔软又结实。不过话说回来,长柄扇子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扇子是最有群众基础的纳凉神器,除了招风取凉,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复杂。长沙博物馆典藏部的陈立果展示了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宋代团扇的扇面,叫“宋人鹳鹆图”。他介绍,这时扇子已成为文人雅士赏玩的东西,扇子的功能性在减弱,成为艺术品。其实唐朝时团扇就开始流行,最初被闺阁青睐。到宋代时团扇发展到巅峰,是文人骚客的心头好,不仅用于摇扇纳凉,还用来抒发情怀。不过,后来大行其道的折扇这时还是小市民用的,未登大雅之堂。

明代开始,便是一柄折扇打天下了。长沙博物馆收藏了一幅折扇扇面画《设色山水人物图》,作者是明代朱士瑛。可以想象当年打开扇子时的惊艳:洒金的扇面上,一文人泛舟水上,抬头望向飞流的瀑布,有种淡于仕进,优游山前的意境。在炎热的夏季,似有清风徐来。

古代的文人真会玩。典藏部的何枰凭拿出了几个清代扇骨,有黄杨木的,雕了一只蝉,清雅又富于想象力,叹为观止;有象牙材质的,劳苦大众消费不起。清代的湖南,在扇子史上可以大书一笔,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上面有斑点,用来做扇骨很受欢迎。如果斑点呈凤眼形状,则价值很高。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瓷枕 博物馆 长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