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综述

2017年09月04日 09:13 | 作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交流与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综述

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日前在哈尔滨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黑龙江省文联共同主办,以“文艺评论与中华文艺的创新发展”为主题,涉及文学、艺术多个门类。来自内地及港澳台的80多位文艺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围绕文艺评论与文化立场、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传统、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传播、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复兴、文艺评论与网络文艺发展等议题各抒己见,为当代中华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暨南大学)主任、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指出,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来源之一。近年来,国学等文化传统复兴,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使人们看到文化传统的进一步更新与重建的过程。当代文艺评论一定要尊重文化传统,要建立在与文化传统的互动与对话基础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将中国文化思想放在全球范畴之中,从历史的纵向和全球的横向空间两个维度提出了中国思想文化在当代、在全球可能发挥的重要性。他说,今天,全球面临的问题越来越趋于一致,如文化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环境问题、财富分配不公等等,过去的话语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于新的时代,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文学界、思想界应将自己的思想文化进行提升、转型,为21世纪的人类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资源。

此次研讨会,来自港澳台的艺术家、学者的参与形成了会议的一大亮点。香港著名导演毛俊辉近年来活跃在内地和香港之间,他导演的戏曲《曙色紫禁城》等成为戏曲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他谈到了中国传统戏曲应如何在当代、在全世界焕发新的生机。毛俊辉以国外戏剧为例,他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流传至今,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莎士比亚剧本本身的价值是不朽的;二是后人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传承重在表演手法上做了不断的更新,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更易接受,中国戏曲不妨借鉴国外戏剧的传承发展之路,在保护、发扬原著精神价值的基础上,在形式上接受创新,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认为,今天的文艺批评接近于学术研究的写作方式,使得文艺批评陷入了缺少读者的困境之中,当代文艺批评或可转变写作风格,或以杂文的方式或以散文化的写法,使文艺批评具有可读性。澳门笔会会长、澳门文化局艺术顾问李观鼎从澳门的历史文化、城市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谈到“和而不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汪威江提出,新媒体时代,两岸应共同合作,推动影视繁荣,新媒体将成为加强两岸了解、增进同胞情感的最佳平台,年轻人成为最忠实的收视族群。汪威江看到,很多古装剧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呈现出两岸年轻观众共同观看同一部电视剧的热潮。为此,他提出,影视合作一定要强强联手,继续深入,要站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结合两岸人民的创作能量,共同推动两岸影视产业的繁荣。

此次论坛还关注到了少数民族文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宋生贵提出,今天,中国各民族处在多位一体的大视野当中,形成了平等发展的局面,需要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文化进行悉心研究,形成体系,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既是我们的优势之所在,也是责任之所在。“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赓续中华文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术研究和文艺评论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郭运德说,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花更大气力进行典籍的辨伪、辑佚、考据、校勘、训诂、笺释以及系统化整理;需要深入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时代、不同学派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需要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尝试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研究的有机结合;需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汲取前辈的科研成果,再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发现与总结……每一个负有时代责任与艺术良知的文化工作者,都应保持足够的理论清醒与文化自觉,与时代潮流共进、与文化存续同行,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新路,创中华文艺新辉煌。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自2009年创设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与评论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加强和扩展彼此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中华文艺的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艺术走向世界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记者 杨雪)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两岸 艺术 文艺 文化 论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