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老漂族”成为“老归族”

2017年09月07日 15:39 | 作者:张西流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在学术界,这些跟随子女从外省市的农村或城镇到现居住地短期或长期生活的、非本地户籍的异乡老年人,被称为“老漂族”。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比例高达43%。表面上,他们是这座城市极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属于这里。(9月6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打拼。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学术界称之为“老漂族”。报告显示,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漂族”多达1800万人。如此庞大的“老漂族”群体,勾画出了当今社会“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的城市图景。

“老漂族”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家庭模式息息相关。与西方以价值为基准的家庭文化相比,中国家庭的长辈更愿意为子女付出。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不辞辛劳,年老依然愿意在异地奔波的根本原因。然而,“老漂族”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对此,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61.6%认为“医保、社保问题难解决”,59.2%的称“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

可见,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都会给“老漂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但与适应新环境相比,社会保障则是“老漂族”所面临的更大困境。随着“老漂族”群体日益庞大,如何关爱这个群体,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让他们在子孙身边,“只把异乡当故乡”,安享幸福晚年?

一方面,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要自己做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养老方式,而并非只围着儿女转。决定随子女异地生活,就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一些新的兴趣,让生活充实起来;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老年活动,常与街坊邻里交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子女们要从细节入手,关心父母,帮助父母融进新生活,真正理解父母的需求。陪伴是最好的孝心,子女要多与父母聊天,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帮助老人化解不利于身心的不良情绪。

特别是,应将“老漂族”,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使“老漂族”成为“老归族”。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如居家养老、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等,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漂族”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多重服务。更重要的是,尽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在异地间搭建更多对接平台,简化异地办事手续,免除“老漂族”在他乡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老漂族 子女 养老 老归族 老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