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农民工两登北大讲堂,带来的不只是感动

2017年09月08日 16:24 | 作者:乔木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9月2日,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内,1300多名光华管理学院的新生在“开学第一课”上,聆听了河南信阳潢川县农民工黄久生的故事。其实,北京大学的讲台对于黄久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9月,黄久生就“破天荒”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录取。作为新生代表,他在那一年的开学典礼上发言,一时在校内外引发轰动,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黄久生毕业了。今年,作为开学典礼上唯一获邀的校友,他再次登上了演讲台。(9月7日《工人日报》)

励志故事很多,但黄久生的故事更甚。他出身贫苦农村,自小家境贫寒,母亲早逝,18岁便不得不辍学到建筑工地上打工。但他却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而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不仅自修完成了建筑专业大专和本科课程,其所参与设计的工程还多次获得“鲁班奖”,并于2013年“破天荒”地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录取。尤其是,他“成名”与“发达”之后,还倾力回报家乡父老,累计为家乡和社会捐款达1300多万元。

笔者相信,两次登上北大讲堂,黄久生所讲述的一定会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同一个感人故事,笔者更加相信,不论是坐在台下的北大学子,还是听说或看到了他的个人事迹的广大公众,都会被他的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都会被他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这种感恩情怀所感染。

不过,笔者以为,对于黄久生的两次登上北大讲堂,尤其是对于在他的身上所发生的那些感人并且励志的故事,不论是作为听众的我们,还是那些作为观众的北大学子,在感动之余,我们都应该做点什么。而且至少在笔者看来,在黄久生的身上,有三点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发扬的。

首先是他身处困境却能够坚持学习的锲而不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黄久生说:“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工地上打工也一样!”因为有了这种对知识的无限追求与向往,所以,他才能够在繁忙的打工之余,坚持捧起书本。这也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学习的好坏与所处环境的是否优越其实并无太大关系,只要舍得付出,那么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一定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其次是他安于眼前却又不甘于现状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安于眼前,是因为在他的眼里,打工从来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不甘于现状,则是因为他能够在眼前的“苟且”当中,明晰地看到并且勇于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那种“诗和远方”。

最后是他内心所拥有的高尚情操与感恩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光大。他说:“小时候,乡亲们给我做的每双布鞋,给我端的每碗饭,都让深深的感激之情在我的血脉中流淌,一辈子都不会忘。”正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感恩之情,让他在“发达”之后首先便想到了回报。假如他的内心里没有装着乡亲们的“百家饭”,假如他也像有些土财主那样为富不仁,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今天两次登上北大讲堂的黄久生。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北大 黄久 久生 大讲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