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王本朝:贴近文本感受文学

2017年09月11日 13:48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南国书香节、上海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刚刚过去的8月,接连举行的大型图书盛会让读者们“大快朵颐”,在缤纷的图书以及热烈的作者读者交流活动中,文学是非常耀眼的一类。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发展,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一直以来,文学在阅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可以说具有最广泛的阅读对象,凝聚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共鸣。要想真正“亲近”文学,注重文本必不可少。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阐述如何贴近文本深入感受文学,以及用文化自信做好文学研究。

套红C2017-09-11zx901_P_1_125_695_725_1158

文学是人心最软的那一部分

学术家园:从社会阅读状况来看,文学一直是最重要的阅读内容之一,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文学经典,您如何评价这种状况?

王本朝:在古代,阅读范围相对小一些,比如经史子集、诗词等。而在现代,人们的阅读范围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而文学是所有阅读中最大众化的。文学本身是对整个社会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表达的一种方式,文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心理,是我们了解社会、养成审美爱好、寄托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在文学中寻找到精神的共鸣和情感的寄托。文学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社会道德的引导和个人情趣的养成,具有价值的建构力,也是全社会的公共文化对象和产品。

学术家园:文学寄托了人的情感,您对文学的感受是怎样的?

王本朝:现代人的工作生活都是快节奏,文学能够掀起人的某些记忆,特别是生活中被忽略的某些情感,能够击穿人的某种固化的心理。比如人们为生活所奔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而忽略人的内心需要和诉求,文学就能保存人的某些记忆。每当我读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乡土文学作品,就会想起几十年前,想起被当下生活忽略的乡村,想起那在记忆深处已被淡忘的沉睡的故乡亲情,文学阅读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都会为此而感伤或激动。又比如对贫困生活的关注,看到这一类文学作品,都会沉浸在人物命运和故事里,为其生存状态所牵引,反过来,也会促使我更加留意和观察当下生活。在一路狂奔之中,会让我增添另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拥有认识生活的综合与平衡眼光。当我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内心里也会产生湿润的温情和关爱,这样的眼光不是教化的结果,而是审美熏陶之后的温暖与理解。在我看来,文学是人心最软的那一部分,它充满了温暖,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单一的生活方式,使人的内心和情感更趋丰富与充实。

学术家园:目前文学阅读量逐步上升,读者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文学创作热情日益高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王本朝:近几年来文学阅读量的上升与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分不开,一方面,社会更加关注文学对于当代社会和人生的意义,尤其是大众媒体非常注重引导,比如《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促进了整个社会对文学的热议和思考。另一方面,今天社会已发展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尤其是物质生活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关注精神、情感和心理的期待越来越强烈。拿阅读来说,以前可能更多倾向于专业和发展的需要,如何理财,怎么求得一个好工作,怎么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而现在人们同时也关注精神的充实和快乐,有强烈的文化诉求和愿望。

今天,我们可以在自媒体上看到很多有文学天赋和才情的作者,他们喜爱文学、了解文学,并希望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自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让人们能够更加亲近文学。这几年,余秀华、范雨素等写作者的出现,乃至引起轰动效应,他们写诗歌写文章,以文学的方式引起社会对他们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们过去很关注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在书店、在机场随处都可以看到与他们有关的书籍和光盘,他们讲如何当经理,如何赚钱,如何成为成功人士。而现在,我们也能够在书店、在机场看到这样的书籍:他们不是成功人士,甚至是默默无闻的,但他们用文学来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一样让人感动,同样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这证明了文学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我们文学研究者的需求,也是每个人的需要。文学作品有这样的影响,能让人的思想和情感丰富起来。作为一个有丰富追求的现代人,越来越需要文学的力量。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文学 文本 阅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