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巡视与中国特色的治党之路

2017年09月14日 08:35 | 作者:王长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巡视利剑》一经播出,便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主要不是因为专题片里透露的揪出大贪、巨贪的不少细节引人入胜,而是因为巡视这个传统制度正在发挥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如果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亮眼、最为人们公认的成就是反腐,那么,巡视制度就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法宝。从这个角度讲,巡视制度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仅此一项,就已经说明了巡视制度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和分量。

timg (2)

在中国,巡视这种制度古已有之。作为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所以,国人最容易接受。而我们党的党内巡视,从按照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党时就开始了,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直接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巡视这一借鉴传统监察制度的党内监督方式,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威力,用之于管党治党,是中国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体现,因其有效而为人们所肯定和赞赏,自在情理之中。

但在我们党执政以后,这个制度一度被忽视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又开始恢复巡视制度。巡视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真巡视,关键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切实的手段和措施,把巡视变成刚性行为。为此,党中央在一届任期内两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目标、巡视定位、巡视内容、巡视延伸、巡视责任等不断进行“升级”,使巡视制度获得了巨大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确定为巡视工作的方针,根本扭转了巡视工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雨过地皮湿”的状况。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不仅仅针对贪腐,而是针对所有掌权用权中的问题,成为动真格的有力手段和途径。由此形成的震慑力,真的是空前未有。

执政党就是掌握公权力的党。作为执政党,最要紧的,一是用好权力,二是看住权力,看住手中掌握权力的干部。用好权力,就是使权力的功能充分发挥,最大化地为人民服务;而看住权力,就是有效地防止权力变形,防止权力被滥用。曾有句话说我们的现行监督制度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言下之意,是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力度不够。建立巡视制度,就是抓住上级监督这个要害,针对“太远”的问题贴近监督,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形象地说,巡视制度就好比是为监督这把刀开了刃,把它变成了真正的利剑。

不仅如此,实践表明,巡视更是建立权力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前面讲到的三个“太”,其实是相互联系的。若上级监督不到位,同级监督自然得不到上级的足够支持,必然孤掌难鸣、硬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下级监督、民主监督,也就成了虚话。只有把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多管齐下,形成机制,监督才能落到实处。各个方面的监督需要一项一项地完善,扎笼子的荆条需要一条一条地编织,但总要有个抓手和起点。在我们这个体制下,上级监督无疑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最重要部分。中央抓住巡视这个最重要的牛鼻子,不但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得以落实,而且由于真抓实干,燃起了群众的希望,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在许多地方,人民群众从巡视组的实际行动中看到了中央反腐败、抓党风的坚定决心,纷纷参与进来,巡视本身留出来的广大空间开始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这样说,正是巡视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提升,促进了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大好局面的形成。

当然,我们也应当非常清醒地看到,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永远在路上。巡视制度不是监督的全部,完善权力监督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巡视制度取得的巨大成效,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沿着监督制度创新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的治党之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巡视 监督 制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