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黔南模式”

2017年09月14日 10:34 |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黔南州幸福的布依族妇女。

各族群众在黔南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黔南州幸福的布依族妇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成立于1956年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4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8%。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黔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对于黔南而言,是重大政治责任,是引领黔南发展、推动黔南发展、解决黔南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要以创建工作统揽全州民族工作。

从2013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到2016年黔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争取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标,再到2017年全面深入推进创建工作,黔南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强创新、占高地、作示范”为主题,牢固树立“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黔南特色的创建之路。

创建+组织领导,民族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黔南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始终把完善和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注重科学谋划、高位推动,使创建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顶层制度设计尤为关键。”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说。

近年来,黔南州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入实施“一法两规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黔南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自2013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以来,黔南州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关键。自进入全面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的2017年后,创建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度,由州委书记和州长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州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均由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分管或联系领导担任,成员为州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在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如何提高执行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吴胜华说,黔南州把创建活动列入州委、州政府重要督查事项,确保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需要经费保障。《黔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方案》规定,州级财政按照全州总人口人均1元安排创建经费,各县(市、区)创建经费由本级财政按照全县(市、区)总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予以保障。各县(市、区)对创建经费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支持黔南州创建工作,贵州省民宗委安排创建经费700万元,支持福泉、贵定、龙里3个县(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领导高度重视,经费保障充足,各级密切配合,使黔南州创建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推进。”黔南州副州长杨从明表示,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黔南州民族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创建+脱贫攻坚,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

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5.35万人,1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黔南州贫困乡镇发生率下降到9.44%,较2015年下降5.15个百分点,全州未实现减贫摘帽的贫困乡镇由34个减少到22个……这是过去一年里,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交出的沉甸甸的答卷。

“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关键抓手,统筹谋划民族宗教工作,与扶贫、移民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发力,提升群众获得感,这些举措涵养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的源头活水。”唐德智说。

地处“三山”(麻山、瑶山、月亮山)地区的黔南州,属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过程中,黔南州始终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黔南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桂荣表示,在创建过程中,黔南州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散居地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黔南州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程,率先在贵州省出台“1+9”大扶贫战略行动配套文件,谋划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脱贫攻坚战。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扶贫政策、打好“组合拳”。

在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中,易地扶贫搬迁无疑是一项“重头戏”。贵州在此项工作中推行的“五个三”机制(盘活三地、衔接三保、统筹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就诞生于黔南州惠水县。此外,长顺县“4+N”产业扶贫和罗甸县“四带”创业增收模式,也已成为全省典型经验。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黔南州累计减少83.8万农村贫困人口,6个贫困县、115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减贫摘帽。都匀市、福泉市、龙里县提前通过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编辑:李晨阳

01 02 03

关键词:黔南 创建 工作 民族团结 进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