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治疗慢阻肺,从无症状时开始

2017年09月19日 09:53 | 作者:李颖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而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慢阻肺的早期治疗可能挽救患者肺功能。

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

作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中国第三大致死原因的单病种疾病,慢阻肺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相比欧美国家常见的吸烟危险因素,我们国家更突出的问题是污染,随着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患病率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给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普遍认识的不足,慢阻肺在我国已经成为慢病防控的短板。

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是对慢阻肺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慢阻肺从发病到形成、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要经过5—10年,这期间病情一直是“不动声色”的,而等5年、10年之后,慢阻肺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8.2%,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患者,其中35%的患者无症状,很少主动就医。“但越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越快。到爬楼出现气喘气促症状时,可能肺功能已经损失了50%以上。”钟南山指出,当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的症状时才去看医生时,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效果很差。“这就是当今世界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

早期治疗可能逆转病情

“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疾病的早期研究,国外相关指南也并不推荐对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干预,基本都是在肺功能下降严重的时候才开始治疗,主要原因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钟南山团队基于临床试验结果,明确主张应当对确诊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药物干预。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挽救其肺功能。“根据临床研究观察,早期慢阻肺使用药物噻托溴铵有可能逆转病情。”

他们的发现颠覆了人们此前的认知。

9月15日,全球首个大型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药物干预能够持续改善肺功能,减少疾病的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填补了全球早期慢阻肺药物干预的研究空白,或将扭转慢阻肺的传统防治方式,为慢阻肺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要么是关于新药物或新治疗技术的研究,要么是关于新战略。”钟南山透露,研究团队的这一最新发现,将改变全世界防治慢阻肺病的战略,将重心从中度或重度患者,转为重点关注此前一直忽略的早期患者。

“这一战略性的改变,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医学专家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但钟南山也坦言,此研究只是早期慢阻肺综合防治策略的第一步。研究结果并不是强调每一位早期慢阻肺患者都需要药物。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早期治疗能够多大程度降低合并症和致死率、致残率的发生,还需继续研究。

钟南山强调,我们需要重塑慢阻肺的诊治观念,对慢阻肺做到早诊早治,就像早期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那样,从而及早地挽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慢阻肺 早期 患者 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