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履职路上那些真实而美丽的往事

2017年09月20日 09:16 | 作者:刘洋 王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履职路上那些真实而美丽的往事
人民政协报记者刘洋 实习生王双

■委员档案

伍中信,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三、四、五届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一壶清茶,一纸素笺,一泼浓墨,一方花园,走进全国政协委员伍中信家中,便是这般初始印象。学者、书者、校长……集各类标签于一身的他,日常生活简单而随性。热衷于研究书法,尤其是草书,行云流水般的字体,潇洒飘逸,独具风流,正如伍中信其人,富一腔诗意与情怀。细品他的“政协十年”,不难发现,其实这种性格早已融入他履职的方方面面。

谈及自己参政议政的关键词,伍中信只用了一个字———“业”。“‘业’字既表示职业,也表示专业。”在他看来,政协委员在擅长的领域履职有事半功倍的效率。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投身教育事业20余载,从一方“讲台”到政协“舞台”,事关“教育”的问题总会被列入伍中信的“特别关注”。

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每年资助500亿元,受助学生2000万名”新的国家教育资助体系。该资助体系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却唯独没有普通高中。2008年,伍中信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注高中贫困生,逐步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提案,呼吁建立高中贫困学生援助保障机制,在总结深圳、珠海、浙江等地十二年义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其实我就是想呼吁更多人去关注和帮助贫困高中学生。”伍中信回忆道。该提案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还被《中国青年报》评为最受热议的五个议案提案之一。

“高校规模的扩大,政府投入难以跟上,高校靠负债度日。往往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滚动方式来暂时解决欠款问题,导致负债越滚越多。”针对高校的“连环债”现象,伍中信递交了《以财政为主体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提案,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签批,并被列为当年重点提案。

“看到自己的提案和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就是我们政协委员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伍中信笑言。然而履职的道路上也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偶尔也会有“荆棘”与“阴霾”。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伍中信建议在特殊形势下暂停施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初衷是保护中低收入人群,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些条款对企业而言增加了成本,对农民工而言增加了失业的可能……”。

他的声音很快引来质疑和误解,部分并不懂得法律杠杠的劳动者认为,暂停劳动合同无异于夺走他们的“保护伞”。然而即使面对群众的误会与不解,伍中信也从未动摇过为民发声的决心,反而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敢立潮头”———呼吁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自主招生、从政策层面强化职工福利保障、让“营改增”的“减税”红利真正惠及纳税人、将会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十年时间里,伍中信的提案,内容涉及教育、民生、经济等各个领域。并数次组织或参加专题调研。每一件提案背后,都有他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深入研究的身影,也记录着一位政协委员的情怀与付出。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无上光荣。”简单两句话,便是伍中信心中“政协委员”四个字的重量,也是一直鞭策他在履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关于履职这条路未来如何走得更好更宽,伍中信坦言,期待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的联系与衔接,丰富和强化委员的日常履职活动,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同时对提案的数量进行控制,引导政协提案向“轻数量、重质量”方向发展。

“其实回过头看,还是会感觉到有些遗憾。”伍中信感叹,许多调研和提案还可以做得更深入、更完美。漫漫履职路,或许每位政协人都存有这种真实而美丽的往事,在某个时刻化身苛刻的“完美主义者”,思考着如何为国家、大家以及千千万万个小家做得再多一点,再多一点,孜孜不倦,永不满足。

■履职问答

问:请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五年来您参与协商议政的主要领域。

答:教育。

问:您最喜欢参加哪类履职活动?

答: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课题方面的调研。

问:您最希望哪类履职活动有所改进?

答:希望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的联系与衔接;同时对提案的数量进行控制,引导政协提案向“轻数量、重质量”方向发展。

问:您对自己五年履职成果是否满意?

答:总体满意,但因时间关系也存在一些遗憾,觉得有些工作还能做得更好。

问:如何做好政协委员,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在教言教,联系工作去思考问题是最好的履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履职 提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