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 首义枪声

沈骊英培育优质小麦品种

2017年09月21日 14:48 | 作者:王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沈骊英,浙江桐乡人。1925年夏,沈骊英赴美进威尔斯莱女子大学学习,选修植物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跟当时国际农学界知名专家洛夫教授研究作物育种学。1929年秋,沈骊英回国。

1931年,国民政府农林部所属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沈骊英从事农艺试验、大田作物的栽培和育种研究、管理工作。通过观察,沈骊英发现小麦锈病在南方潮湿地带极易传播,这是受锈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若大面积发生,轻则影响产量,重则一无所获。沈骊英遂从育种着手,选育能抵抗锈病、散黑穗病及线虫病病害的良种,繁殖并加以推广。不久,她发现一种美国小麦,叶面青翠没有斑点,最能抵抗锈病。但其也有成熟迟而产量低的缺点,远不及中国江南小麦产量高品质好。沈骊英以美国小麦作父本,早熟品种“中大江东门”作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经过长达8年横跨苏、皖、川、黔、湘、桂6省的试验,终于将两亲本的优良性状联合一体,精心选出9种品系。后分在各省试验推广,结果是令人满意的——9个品系的小麦产量平均每亩较当地高出40至100斤;成熟期提早5至10天,且不妨碍水稻的种植;适应区域广泛,最能有效地抵抗锈病、散黑穗病及线虫病。此后,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骊英”小麦相继在各省推广。

1934年春,当时,中农所从英国买回了世界各国的1700多种小麦品种,交由沈骊英在南京孝陵卫农场开始试验。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1939年12月,又一小麦良种“中农廿八”育成问世。它产量高,麦秆坚挺不倒伏,早熟,抗病力强,适应于中国,尤其是川、鄂、黔、陕等省。后在四川成都平原推广种植,每亩增产12%,极受农民欢迎。1941~1942年,西南各省推广沈骊英改良麦种169万多亩。

国民政府农林部对沈骊英培育的杂交小麦“欣赏不已,对女士工作与意志极为嘉佩”。特拨款10万元作为杂交小麦品种在各省推行示范的经费。1941年10月7日,沈骊英在办公桌前突发脑溢血而逝世。中共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出版悼念沈骊英的特刊,赞扬了沈骊英杂交小麦之研究对解决抗战期间民食问题及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邓颖超、董必武、张申府、李德全等人写了悼念文章或诗词。新华日报社敬挽道:“远学重洋,落落壮怀惊女界;专培小麦,菁菁伟绩灿田畴。”邓颖超在《新华日报》撰文《中国妇女光辉的旗帜———沈骊英女士》。号召全国同胞、海外人士“努力学习她,汇合各方的力量来培养和创造出更多的女专门家、女科学家,以支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编辑:曾珂

关键词:沈骊英培育优质小麦品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