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必急于否认“橙色书包”的价值

2017年09月22日 14:28 | 作者:朱昌俊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一个橙色书包,让连日来的朋友圈成为“橙色海洋”。18日开始,多位明星、大V通过微博,转发一则消息,提醒“开车的朋友”,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这一呼吁,随之引发大量转载。据悉,“橙色书包”是公益组织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面向听障儿童发起的一项活动,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的相关机构参与过此类项目。不过,对于“橙色书包”是否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的问题,网上议论也是褒贬不一。(9月20日《新京报》)

timg

多位明星、大V在社交平台的转发分享,让“橙色书包”这个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仍显陌生的公益计划为更多人所熟知,无论是从活动本身的影响力,还是从关爱听障儿童的角度,这本应是件好事。可随着舆论关注度的提高,该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为听障儿童配备专门的书包,是否会令他们被标签化,反而加重社会的歧视?应该说,任何公益行动都没有免于舆论质疑的权利,舆论的讨论乃至质疑,其实也是令公益行动趋向更好的一种重要外部监督形式。但在“橙色书包”问题上,还是不必一看见“特殊对待”就想到歧视,从而全盘否定。

首先,给听障儿童配备专门书包,或确实难免令一些孩子产生“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受,但这其实并非是因为书包的不同而突显的,而是从家长到老师,都有必要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接受的事实。也只有让他们能够正视自身的特点,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正常融入社会,这一点无法回避,其实也最好不要回避。因此,即便“橙色书包”会强化“不一样”的标签,那也考验家长、老师以及公益志愿者,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的问题,书包的颜色并非关键。

其次,“橙色书包”行动的最大作用,与其说是提醒“开车的朋友”,不如说是以一种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方式唤起整个社会对听障儿童群体的关注。事实上,关于这一点,“橙色书包”计划负责人之一、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叶飞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强调:橙色书包的落点是关注听障儿童交通安全,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橙色关爱文化,关爱听障儿童和相关人群。

确实,正如一些意见所指出的,对听障儿童的关爱,还是要从更根本的问题着手,比如他们在正常入学、治疗及以后在就业、结婚等方面的平权。但要知道,在社会意义上,对任何一个群体的关照,都需要建立在社会对该群体的充分了解和认知基础之上,从而形成共识最终促成具体的行动。而这方面,即如相关公益人士指出的,“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好,而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个群体”,也就是说,当这一群体长期处于公共视线之外,甚至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所谓帮助与平权,也就无从谈起。

而“橙色书包”行动,正是致力于唤起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就这个角度来说,它实质上是在完成一种信息的传递和关爱的动员。

当然,“橙色书包”计划,不应该仅仅是向听障儿童发放一个书包这么简单,还包括给予孩子与家长一定的心理建设,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其在落实的过程中异化为一种标签。从长远看,还应适度引导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注意力,在更高更全面的维度上,促成对听障儿童群体更有效的关爱与帮扶。而作为一种仍处于尝试与试验当中的公益行动,社会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不必急于否认其价值。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橙色书包 儿童 听障 书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