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难忘陆维钊:书法学院教育的奠基人

2017年09月25日 11:27 | 作者:蔡树农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潘天寿首先上书文化部,极力倡导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设立书法专业,批准同意后又迅速组建阵容强大的书法篆刻教师团队,陆维钊即是其“钦点”的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挖”过来的书法教学主将。

陆维钊在西泠印社为日本书法代表团作书

陆维钊在西泠印社为日本书法代表团作书

书法高等教育如今如火如荼,“八大美院”之外的综合性大学,无论名牌还是普通大学纷纷跟进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专业生之多达到了历史顶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以至“书法博士”成为了有相当数量的群体,学术与商业两极均把对象指向他们,他们一时有一种“宠儿”般的感觉,但这种“书法宠儿”是否真正达到严格意义上“书法博士”的水平尚需打个问号。

“饮水不忘掘井人”,潘天寿、陆维钊两位先生是书法学院教育的开创者、奠基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潘天寿首先上书文化部,极力倡导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设立书法专业,批准同意后又迅速组建阵容强大的书法篆刻教师团队,陆维钊即是其“钦点”的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挖”过来的书法教学主将。他不负厚望,先后物色了金鉴才、李文采、朱关田、蒋北耿、杨永龙5位书法本科生,由于“文革”原因,书法学院教育中途停顿,直至1979年恢复招考书法研究生,而其埋下的火种却开启了书法学院教育的先河,尤其是它的精英色彩让今天书法后生亦徒生羡慕,仰之弥高。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1925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后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潜心中国文学研究,特别于汉魏六朝文学及清词有专攻,教学之余,于书画艺术始终孜孜以求。1960年,调入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任文学和书法专职教授。1963年主持创办书法篆刻专业,1979年招收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5个国内首批书法专业研究生。

书法历史上是否冠名“艺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尽管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已有千数百年时间,它更多依附于政教、文学,纯以书法家身份出现的“书法大家”历史上确实微乎其微。师徒相授、同好相传、家门相沿可以说是书法学习的“习惯途径”,即便科举考试,它看重的不是书法的艺术,而是端正地“写好字”。“写好字”当然和人有密切关系,潘天寿慧眼陆维钊,重用陆维钊创设书法篆刻专业,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陆维钊书画、文学、诗词、教学等方面的雄厚实力,简单地会写写字、刻刻印的“书法篆刻家”潘天寿是看不上眼的,他要的就是陆维钊这样的“综合体”,能够把书法学生培养成“中国通”——“中国的诗、书、画、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所以学书画的人,一定要通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一点相当重要。(陆维钊)”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有“文化自信”,与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孪生相伴的书法无疑是通向掌握中国文化宝藏的金钥匙,书法元素在中国古代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层面,书斋、庙堂、山林、军营、墓阙……书法的影子无处不在,至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和文学、书法和篆刻更是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中国历史上举凡称得上大家的书法家一定不会是单一性的书法家,可能会在许多领域同步建树令人惊讶的杰出成绩。陆维钊书画篆刻文学诗词不算,音乐、中药等亦能知会,加上他漫长的教学生涯,潘天寿一锤定音他,真乃英明之举。虽然天不假以年,1979年招收完5个书法研究生并量身定做每个人的书法教学大纲和主攻目标后,1980年1月30日陆维钊即带着遗憾走了,可他临终前“托孤”给沙孟海的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日后个个皆有大文章,大作为,名震书坛:“领印西湖真翰墨,一身诗骨老谁知?托孤犹尽元龙气,搵泪无人解国师!”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维钊当年的书法学院教育思想和教书育人的品德越发彰显出他的好来,近几年,陆维钊再度引发书界对他的崇拜之潮,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他毫无愧色地稳坐当代书法学院教育的太师椅并受到热烈追捧。

陆维钊纵横霸味、亘古未有的“扁篆”罕有企及,陆维钊大量蕴含碑气的行草书也出神入化,雅逸双美,比肩者甚少,所以,书法领域,大书法教育家必定是一流的书法创作家应该是没有疑议的。


编辑:杨岚

关键词:难忘陆维钊 书法学院教育 书法学院教育奠基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