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丁列明:创新之路再难都值得

2017年09月28日 14:45 | 作者:张红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丁列明心惊肉跳的时刻。

“我们Ⅰ期临床选用的是健康的志愿者,主要研究药物的安全性。II期临床,我们开始在病人身上试验,研究药物的疗效。第一批病人最让我们心惊肉跳。当时5个病人有2人用药不到10天就死亡了。研究医生高度警觉,担心病人死亡是否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临床试验陷入停滞。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病人的真正死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尸解。但病人家属一般都不同意做尸解。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解释沟通,第二例死亡病例的家属同意尸检,结果显示病人是因为弥漫性肿瘤扩散导致的死亡,并非药物引起的。“大家终于松了口气,同时研究医生也积累了选择临床研究病人的经验。”回想当时的一切,丁列明仍心有余悸。

“研究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但是,因为高额的投入,每一次错误都让丁列明有切肤之痛。

产业化是创新药的又一个必过之坎。“药品的生产规模从实验室的小规模到量产几十公斤,涉及到的设备和各种参数完全不一样。2009年,我们第一次几十公斤的试产就失败了。实验室做出来的药品正常是白色,但生产出来的却是一团黑的物质。我们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丁列明说,“中试放大一次的成本就是几百万元人民币。而当时又正是资金最困难的时候。还好,通过反复检查、验证,第二次成功了。”

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产业化,一路走来,丁列明跌跌撞撞。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也有朋友劝我们,中国的创新药条件还不成熟,仿制药钱来得快,干吗不做仿制药。我总说,中国不缺仿制药。在创新药这条路上,我们已经有了基础,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作用,做更有意义的事。”

创新:无论何时都需要坚持

自古以来创业之路充满着艰辛,但披荆斩棘之后摘取的果实最是甜美。

说起一路走来最兴奋的时刻,丁列明没有丝毫犹豫。“为了让研究结果更有权威性,我们选择了国内最好的,专家最好的研究单位做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孙燕院士是行业泰斗。Ⅰ、Ⅱ期临床研究,他是顾问。Ⅲ期临床研究时,我们有幸请他做领衔研究者。我们的Ⅲ期临床是直接和同类进口药做头对头的‘双盲’对照研究,也就是说,在研究过程中,病人、医生以及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哪个病人用了哪种药。所以,最后‘揭盲’的那一瞬间很令人期盼。”丁列明说,“研究结果显示,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均优于对照药。长期以来,该领域都被进口药垄断。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特别兴奋。”

一年后,凯美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成为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院士称赞凯美纳的研制成功,代表中国医药行业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折。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更是将其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做创新药,贵在坚持。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在成功的时候更要持之以恒。”丁列明此言来自他的亲身经历,“2011年,就在我们马上就要拿到新药证书的时候,一家跨国制药公司派代表来到公司,出资2.5亿美元希望收购我们的研发成果,我们很果断地拒绝了。”诱惑面前的定力尤为难得。

“做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这是丁列明与合作伙伴的初衷。凯美纳上市时,贝达药业最终把凯美纳的价格定在了同类竞争产品的60%至70%。同时,他们与中国药促会合作,推出后续免费用药项目,即连续使用6个月且治疗有效的患者,可申请后续免费用药。截至2017年7月,贝达药业已累计向4万多名患者赠药近240万盒,市场价值60多亿元。

“当年开展赠药项目,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的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患者用得起、用得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我们算过,迄今为止,我们赠药约60亿元,卖药40多亿元,赠药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销售额。用药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是2007年临床试验时开始用药的,直到现在还在用药。这一方面说明埃克替尼的疗效好,另一方面意味着企业的负担很重。”丁列明说,好消息是今年,凯美瑞终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样就能实现病人、企业和国家的共赢”。

在中国做创新药,困难不少,但是丁列明初心不改。继凯美纳之后,贝达药业目前共有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其中7项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项已经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在创新的道路上,丁列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创新 新药 创业 医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