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西藏山南军分区为驻地群众精准扶贫帮困纪实

2017年10月11日 15:17 | 作者:孙文娟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夏日高原,在山南市加查县的扎雪村,一丛丛格桑花儿沐浴着灿烂阳光美丽绽放。

8月28日上午,数十名藏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手舞洁白哈达,在新建的汽修厂前跳起欢快的锅庄,庆祝汽修厂挂牌落成。

雅鲁藏布江奔腾流过加查县,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扎雪村人,村民们主要以务工、农牧为生,不少居民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从2015年起,西藏山南军分区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新建汽修厂。

对于前去参加汽修厂剪彩仪式的山南军分区政委秦万明来说,除了要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还多了一项任务——了解新厂下一步接收困难群众应聘情况,汇总成报告,纳入到山南军分区年度扶贫帮困数据库,使山南军分区能够精准摸清村民脱贫致富底数,进一步科学制定帮带措施。

这不是秦政委第一次赴扎雪村实地调研。扎雪村地处交通要道,过往车辆川流不息,车辆检修企业不多,秦政委发现这一致富门路,和村民们一合计,决定开办汽修厂。勘察选址、招标签约、检查施工,秦政委来来回回跑了十余趟,成了村里的老熟人。

“一村一寺”跟踪帮建、脱贫方式因地制宜……在山南市沿雅鲁藏布江一带采访时,从农家院落到座座营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精准帮扶的浓厚氛围。山南军分区司令员李军安介绍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分区上下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形成了党委精准统筹、各部精准指导、责任精准落实的帮扶模式,给驻地困难群众开辟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过去扶贫帮困,该军分区多以送钱送物形式开展,短期效应不错,但没能形成大面积辐射,“穷根子”难以彻底拔除,导致贫困现象重复出现。“症结出在哪、应该怎么办?”在一次党委会上,山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深刻剖析自身原因,深入查摆出扶贫帮困思维理念陈旧、工作指导粗放等六个方面31个问题,制定出数据化、精准化的科学帮扶工作思路。

“村民巴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妻子患病没有工作能力,还有两个小孩上学,家庭生活困难……”翻开某营《扶贫清单》看到,他们帮助联系农行信贷部门,担保贷款为巴桑购买货车搞运输营生,逐渐摘掉了他的贫困帽子。窥一斑而知全豹,让笔者领略到了“精准化”的内涵:扶贫帮困摒弃“概略瞄准”,全部用具体解决办法和数据说话,条条精确到事、定位到人。

在山南军分区领导看来,落实精准扶贫,党委机关首先要当好“总舵手”。年初党委全会形成扶贫帮困工作“统筹表”,每月首长办公会形成重点帮扶对象“推进表”,每周交班会制定周帮扶工作“计划表”,科学筹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的“三会三表”,成为打赢“硬仗”的有力武器。

精准扶贫离不开科技文化帮扶。仅在2016年,山南军分区号召所属单位培养农牧民种植、养殖能手60余名,6次邀请100余名驻地群众参观部队种植、养殖基地,为驻地村庄培养乡村医务人员12名,先后派出80名干部和战士担任“八一爱民小学”“鱼水小学”“希望小学”校外辅导员,山南军分区团以上领导与54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建立“1+1”“N+1”帮困助学对子,捐赠价值10多万元的教学用品。

在距离雅江10公里之遥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达娃次仁门楣上的“军属光荣”四个烫金字格外惹眼。在克松村,村民们都知道达娃次仁打了一个致富翻身仗,他种植的蘑菇、制作的豌豆粉丝远近闻名,年收入突破10万元。之前,他在山南军分区某团官兵的帮助下办起了豌豆粉丝加工厂,官兵们不仅定期上门检修保养设备,还帮助联系销路。全家人对“金珠玛米”有着特殊感情,儿子洛桑主动报名参军,到部队后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多次立功受奖。

在山南军分区党委领导看来,精准扶贫更是一场作风考验。受领任务之初,党委“一班人”就定下了“宁可不出名挂号,也要为困难群众实实在在谋出路”的决心,坚决不争彩头、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成果成绩,始终围绕群众利益开展帮扶,一步一个脚印儿狠抓落实。他们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功劳记在官兵头上,近年来,2个基层单位被上级表彰为扶贫先进集体,5名基层官兵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再好的‘经’也容易念歪,必须扭住务实作风,精准扶贫才能结出实果。”今年年初,山南市委常委、军分区党委书记张晓升职离任,在工作交接时,新上任的山南军分区政委秦万明主动接手结对帮扶对象,接续帮扶扎果村村民达娃卓玛、阿旺洛桑,为他们谋致富找出路。

雅鲁藏布江滚滚东流,谱写着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由30名克松村村民组成的民兵排,带头致富当模范,维护稳定当先锋,成为坚实的国防后备力量,被西藏军区表彰为“先进民兵排”。(孙文娟)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西藏 驻地群众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