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10月12日 08:26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村头,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字。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此考察时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如今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2006年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文中剖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说:“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这一论述在2013年9月7日的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又被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炼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被人们习惯称之为“两山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代表着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更引领着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十八大期间,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过事实的检验,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

思想上的深刻革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对全社会说的,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说的。它如同一个理念的指南针,有力校准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推进绿色发展,“关键少数”怎么看、怎么做,显得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对于“发展是硬道理”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习近平明确指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彻底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

十八大期间,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这些理念逐步变为现实。

中央文件提出“党政同责”的明确要求,严肃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环保督察制度的实施也意味着我国的环境监管模式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以前,不少领导干部都抱有侥幸心理,坏了生态“拍屁股”就走人,现在明确指出,如果留下生态烂账,必须追责!

在地方,各地更是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勇于先行先试,不断创新。

在浙江丽水,当地放弃了所有县市考核“一刀切”的做法,更强调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实行分类考核,将下辖的9县(市、区)分成“城市核心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让各县市就有更多的精力走更适合自己发展模式的道路。

在江西武宁,当地建立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产业绩效考核机制,并与各乡镇、县直单位和重点企业签订生态产业目标责任书,把节能减排、空气环境质量、城市环境治理、森林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25项指标纳入干部政绩和目标考评内容,以科学考核舞动绿色指挥棒。

这些实例代表着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两山论”为开辟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指引着道路。

用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增长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两难”的矛盾。但“两山”理论的提出与实践,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通过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得更有质量、更有效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五年来,中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环境执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

地处福建省山区的南平,经济总量虽然多年靠后,仍坚守生态底线,近三年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先后对100多个不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项目叫“停”喊“不”,与此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养生、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南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绩效考评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2015年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同样在福建,作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交界,森林覆盖率79.7%。曾有来自国内外15家林木加工企业的代表看中武平的优势,希望在武平发展林木加工业。经接洽,县里发现有11家企业属于能源消耗型,便婉言拒绝。随后,武平引进了5家符合环保政策的光电企业。短短一年间,一个以正德光电为龙头,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园横空出世。

改革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阵痛。

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策改革日益推进,环境执法的日益严格,一些地方正在经历一系列的“不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治污决心和行动出现迟疑……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改革的持续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的短期阵痛是必须承受的阵痛,不能因为有阵痛就止步不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而实践也证明了破茧成蝶之后的绚烂。

在重工业密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的河北省廊坊市,2016年,在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的同时,更是一举甩掉了全国大气污染倒排“前10”的黑帽子。正是通过将重污染、高消耗项目坚决拒之门外,低端落后产业加速调整淘汰,2019年钢铁企业全部退出,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确定为首位产业……这个与京津山水相连、大气相通的城市,正着力闯出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的新路。

在山东济宁,这个拥有着1025万千瓦火电装机、8000万吨煤炭开采以及众多钢铁焦化、煤化工企业的重工业城市,通过坚决整治散乱污企业,对排污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数据显示,今年1-8月,济宁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2.5%;同时,1-6月,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7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76%;实现利润增长41.2%,高于全省28.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增长34.82%,高于全省23.7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实践正在证明,在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兴发展模式转轨过程中,面对日益加强的环境保护,改革带来的阵痛都是暂时性的。环境保护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倒逼、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增收“聚宝盆”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5年来,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地在全国各地上演。

2016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伊春上甘岭林区转型发展,他仔细查看蓝莓、榛果、木耳、蘑菇、木雕、药材等生态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对林业工人们表示,“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在“两山论”的诞生地浙江安吉,如今全县100多个农业园区已变成景区,农产品成为了时尚礼品。尤其是安吉白茶,年产值达20多亿元;竹产量占全国1.8%,而衍生出的总产值占全国竹产业的20%,达150亿元;乡村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75亿元。安吉突破了群山小路的制约,实现了“绿色生钱、生态富民”的目标。

在福建长汀,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长汀启动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乡村等一批生态家园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名城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配套建设路网、水网,发展水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旅游等生态产业,曾经“山光、水浊、田瘦、人穷”之地变成了花果飘香、水美林丰的向往之地。

从卖矿石、卖木材到卖风景,靠树叶子、野果子赚钞票子……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康养、沙产业等,一系列生态要素正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聚宝盆”。通过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林业定点扶贫已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致富的扶贫开发之路。

例如在黔桂九万大山地区19个县,2001-2015年的15年间,19个县GDP由115亿元增加到729亿元,林业产值由10亿元增加到2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77元增加到6113元,森林覆盖率由59%增加到69.4%。到2015年底,4个定点县的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7.6万人减少到18.6万人,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为龙头驱动的主导产业基本格局,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这些实例充分证明,只要创新发展思路,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那么种下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就成了永不枯竭的致富之源、永远增值的绿色银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发展 生态 绿水 青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