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鲁秀清 程凤春:学区制 走好走稳之探

2017年10月12日 15:49 | 作者:鲁秀清 程凤春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试行学区制的建议

学区制的试行过程中,不仅制度体系建设要跟进,配套的资源共享机制也要逐步完善,确保教育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协调资源调配。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构建学区制度保障,科学划分政府与学区的职责范围。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从宏观层面上提供资源保障和政策引领,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学区的职责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规划学区发展方向,整合和分配资源、促进科研交流、协调校级合作等。为了使学区职责划分明确,就要跟进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地划分政府和学区的职责范围。实现多向治理,促进横向管理,降低纵向的绝对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到学区,减少层级制的绝对干预权,对学区制的发展以及区域教育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内外等的经验,构建以学区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保障,而且相关制度以促进学区发展为宗旨,经过学区成员学校共同协作下达,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区文化的定位、学区发展目标的规划、内部管理制度、资源共享的策略、经费来源与使用办法等。因此,通过完善制度来保障学区管理的权力和义务,清晰划分政府与学区间的职责关系,更加凸显学区间、校际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推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设。

推进学区内师资均衡机制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学区制的试行是对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形式的重要变革,学区制能够有效减少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障碍,推动区域资源从“校内单一资源”转变到“学区集体资源”,推进学区范围内师资均衡配置机制建设,促进学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发展。由于学区比较容易推进基础设施、教学课程和教师资源等的共享,但优秀教师的互动及轮岗流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会对其他学校缺乏归属感。因此,提高学区内的师资整合效率,推动多层面、多形式的师资共享,对于学区制建设意义显著。首先,建立健全师资流动保障体系。优秀教师通过同一标准的考核与培训,提高教师学区教学意识,增强教师的学区归属感。其次,实施优秀教师跨校兼课。不仅是轮岗的方式,还要从多层面、多形式来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共享,通过课程教学探讨等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再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远程教研沟通,解决跨校流动困难。此外,还应该发挥资历深的教师对于青年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建立学区监督评价机制,保障教育公平。学区监督评价机制,包括对于经费使用的监督,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学区内优质资源流动与实施效果的监控机制,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首先,对于经费使用的监督控制。学区监督评价机制要着力促进学区教育的公平发展。其次,建立学区内优质资源流动与实施效果的监控机制。预测性评估能够指导学区完善资源配置方向,运行过程中,可实时监测资源流动状况以及流动效应,实现高效流动与共享。再其次,重视学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学区管理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将促进学区均衡综合发展作为核心与目标,对学区的多元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调动学区校长、教师、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提高学区均衡配置资源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学区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管理体制,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的治理结构。学区制的试行过程中,不仅制度体系建设要跟进,配套的资源共享机制也要逐步完善,要构建学区制度保障,科学划分政府与学区的职责范围、推进学区内师资均衡机制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学区监督评价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学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工作效率,促进教育质量的综合提高。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学区 学区制 教育 资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