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立起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2017年10月13日 08:45 | 作者:郑海鸥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如何对待家风的实质就在于,究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还是为自己和家庭谋利益”“家风和政风相互滋养,相互校正,家风为政风提供道德基础,政风为家风增添政治内涵”……近日,在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五十八场活动上,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做了题为《实现家风和政风的良性互动》的报告。

听完报告,河南西峡县基层公务员俆丹说,从小父母就教育自己要爱岗敬业、有礼有节,这种家风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现在的工作状态。今后更要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1507835995426_1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公民、社会和国家。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面临着严峻的价值观失守的尴尬现状:物质丰盈了,精神却空虚了,思想也迷茫了;国际上,中国人有钱了,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却戳痛人们的神经……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亟须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人生以信仰驱动,给社会以共识引领,给国家以价值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

为深刻领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从“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形式活泼的公益广告,到“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训”“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等活动,以及广泛制作的歌曲、视频、新媒体产品……各地各部门立足人们的思想实际,突破说教、刷墙、贴标语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让12个关键词、24个字从“倡导”日益变得可亲可感、深入人心。

榜样不总是高高在上,身边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了罗阳、龚全珍、廖俊波、黄大年等全国重大典型,更有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这些接地气、有人气的普通人、身边事,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亲身实践最能引导人、教育人。5年来,勤劳节俭、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传承家风家教、弘扬优良校风校训、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人们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好人不能“既流血又流泪”,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不吃亏的价值导向逐渐在全社会树立。安徽省每年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拿出专项资金,资助部分好人模范解决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福建省开展见义勇为助学活动,帮助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见义勇为勇士或其子女。

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还有对反面典型的惩戒。公布“黑名单”让老赖寸步难行,打击网络“大谣”,对“劣迹艺人”说不……整治问题,赏罚分明,歪风邪气被压下去,正风正气便蓬勃起来。

见义勇为受伤可获补偿,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保护,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打开民法总则草案,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也在有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之中,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的修订完善之中,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更好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价值观 核心 中国人 精神支柱 家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