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这些年,博物馆学会讲故事

2017年10月18日 16: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浙江美术馆 彰显中国传统

西子湖畔,玉皇山下。粉墙黛瓦的浙江美术馆与西湖的自然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淡雅灵秀的中国水墨画。

“故宫淘宝”的雍正帝“萌萌哒”

“湖山胜概——水印千年启动展”现场

浙江美术馆是一座年轻的美术馆,自2009年正式开馆至今,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目前每年举办各类展览50余个,平均每年观众超过6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大馆之一。

浙江人免费看展的“特权”,在浙江美术馆诞生之日即享有。去浙江美术馆看展览,已成为很多浙江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自开馆以来,浙江美术馆陆续举办了黄宾虹、吴昌硕、陆俨少、弘一法师、吴冠中等与浙江艺术文脉有关的艺术家展览。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上,历时近4年、集结了全国127位优秀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让观众通过艺术了解历史。

2015年10月,浙江美术馆策展创新团队正式组建。创立至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东方智慧”的策展思考,先后实施了包括 “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湖山胜概——水印千年启动展”在内的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展览。

“东方智慧系列展”,通过展览策划,深层次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美术馆的文化身份发掘艺术、文化的内在规律,反映传统文化在新的时空条件下的传承发展现状。同时,将策展视角聚焦于观众的切身体验,融合交叉学科的艺术敏感性,建构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叙事功能,提升大众的文化认知水平,全面强化中国艺术的文化自信。

浙江美术馆主持工作副馆长应金飞谈到:“浙江美术馆不仅建筑要体现中国气派,展览内容更要彰显中国气韵,树立铸造有特色的浙美品牌,大力拓展国际影响力,实现浙江人文精神的与时俱进。以传统之规矩,开当代之生面,这是公共美术馆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浙江美术馆的底气,还来自它丰厚多样的藏品。建馆以来,浙江美术馆以乡情为纽带,吸引艺术精品纷纷“回流”故里。开馆不到半年,浙江美术馆便接收了画家吴冠中捐赠的72件作品。远在美国的画家傅狷夫家属获悉家乡的浙江美术馆开馆后,毅然无偿捐赠331件作品。通过捐赠、征集、组织创作、寄存代管等方式,浙江美术馆从“零藏品”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2.3万余件不同种类的美术藏品。

这里是艺术的殿堂,也是美育的课堂,身负教育推广的责任,浙江美术馆还把触角不断向外延伸。例如,2014年发起“艺游乡里——乡村儿童美育计划”活动,以乡村中小学、文化礼堂、文化馆为阵地,把艺术公开课开到村里乡下,填补乡村美育的薄弱环节。

敦煌研究院 开启数字时代

说到莫高窟,很多人会想到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栩栩如生的佛像。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因丝绸之路的繁荣享誉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然而,历经岁月长河、饱受风沙水害侵蚀、旅游旺季日均6000多人次客流压力,也让莫高窟不堪重负。一面是络绎不绝的游客,一面是千年文化遗产的保护难题。对此,敦煌石窟的管理者——敦煌研究院,很早就迈上了寻找保护和利用最佳平衡点的探索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运用高科技手段为敦煌壁画、泥塑还有洞窟分别建立数字档案,将来用作敦煌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为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今天,在莫高窟以北15公里的戈壁边缘,2014年8月1日投入运营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外形神似飞天缎带。这里以全新的预约模式和“数字体验+实体洞窟”的参观模式,开启敦煌石窟的数字时代。

新的游览方式安排游客在进入莫高窟参观之前,先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20分钟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对莫高窟文化的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再前往洞窟实体参观。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博物馆学会讲故事 博物馆讲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