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吴先宁:中国式的“有事好商量”

2017年10月24日 09:11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彩C2017-10-24zx801_P_1_521_740_1488_1368

吴先宁简介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宣传部原部长,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先宁后来接触到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由想起:“生产队里大一点的事,都是这么一百来号人一块商量着办,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其实,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宣传部原部长吴先宁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商量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小到夫妻间的相处,大到一国政治,都离不开协商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起源于协商,因此,协商民主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基础和社会根源。

随即,他又掉头反问:“什么是政治?”

“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援引孙中山的这句名言进行自我解答,不由令人想到他25年民革中央机关工作的背景。

眼前的吴先宁个子瘦高,眼光犀利,一开口,浙江诸暨口音却将尾音音节拖长了一拍,如同在和你商量着说话。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0月18日上午,吴先宁在收看中共十九大开幕会的电视实况直播,听到这句话时,不由想起他熟读过的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语言和精神。

用罢“显微镜”,又使上“望远镜”

民革全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1日,由李济深、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等创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成员,通过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不断实现。

吴先宁1992年来到民革中央机关。机关周围三公里内,就是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王府井商圈、景山公园、中国美术馆、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书店这些响当当的场所,但吴先宁却喜欢出门坐地铁,问他理由,他抛过来一句无可辩驳的解释:“我是农民嘛。”

他的青少年时代都在浙江诸暨一个村里度过。起初,吴先宁是被迫跟随父母下放,渐渐地,他开始从骨子里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即便后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继续读硕、读博,他还是骄傲地称自己为“农家读书人”。

“农村是回不去了。”描绘起耕读的理想生活,吴先宁不免有种怅然感,但因为承袭了劳动者勤劳自理的美德,他总能找到提升普通生活品质的“法门”:无论做饭还是泡茶,吴先宁都喜欢自己动手,研习其中的技艺。

对吴先宁来说,10年农村经历虽然饱蘸着劳作的苦累,但精神上却收获颇丰。务农的10年里,吴先宁当过生产队队长,掌管这么一个有着30多户人家、120多口人,且有田有山的生产单位,他觉得,没什么比这个工作更能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国了。

吴先宁后来接触到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由想起:“生产队里大一点的事,都是这么一百来号人一块商量着办,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其实,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曾有人剖析过,人在基层时的视角是“显微镜”。那么,做过生产队队长的吴先宁,到了民革中央机关后,站在更高的视域看问题,好比使上了“望远镜”,他会用得惯吗?

不顺平流,偏爱陡峭处

“天还没亮就起来,我妈给做好了饭,我匆匆吃了以后再拿出一个铝饭盒装上剩下的饭和菜,作为午饭带到考场中午吃。一个人提着饭盒步行十六七公里,从晨光熹微走到朝阳满天,来到考场大概还不到八点钟。此时校门紧闭,考生还不能进去,于是就在学校围墙外面找个合适的地儿靠墙坐下,再看会儿带去的书。”吴先宁回忆起当年高考时的情景说。

“上午考完,把带去的午饭吃了,吃完饭觉得口渴,又没处喝水,就在学校的围墙外转啊转,忽见一处池塘,水也还干净,就用饭盒舀了水,咕咚咕咚喝足了,下午继续考。一共考了两天半,都是这样。”

慢悠悠、悠哉哉的吴先宁甚少慌张。即便年少时,也是如此。在忆述1978年参加改变人生际遇的高考情形时,仿佛一个悠游不羁的农村青年站立眼前。

而进了考场坐在桌前,吴先宁只剩下满满的兴奋好奇,“试卷里面究竟会是什么题目?”于他而言,考试带来的多是智力遇到挑战的兴奋之感。

于今观之,这与他个性有关,做事并不追求完完全全投身其中,时不时抽身事外冷眼观之,以求逐其本根,人过中年之后,越发显著。

因此,在吴先宁两届政协委员10年履职期间,他并不热衷于每年刷新履职的数量累积,而是“细水长流”地以参加两三次调研、提交两三件提案的年速度“克制”履职。尽管他的提案如关于尘肺病农民工救治的系列提案、关于纪念孙中山诞辰的提案等都有不错成效,但其更多的注意力,则放在政协协商平台本身。

“我研究这个平台本身,研究政协的制度,程序运作的状况,怎么样更好体现政协的协商精神。”这些年来,吴先宁不甘于平流前进,他为自己设置了新的障碍,不断重温少年时智力遇到挑战时的兴奋之感,为此,他做研究,写文章,希望提出问题,并回答这些问题。

全国政协提案委也很重视发挥委员的作用,“提案文件的起草、修订大都会让我们参与。”10年间,作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的吴先宁参加过《提案工作条例》的修订,《优秀提案评选办法》、《提案审查工作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

“语言必须精准。”吴先宁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最看重语言。但语言推敲最为费神。为此,从写博士论文开始,他就养成了写作时必定抽烟的习惯,以换取头脑清醒。当然,他也知道抽烟有害健康。

在文字的比对和分寸的把握间,吴先宁回顾政协提案工作60多年的历史,发现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机制创新设计,都以增强实效性为目的,力求把增强实效性体现在每一项制度程序设计中。

游走于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吴先宁意识到,协商民主的协商是一个连续的、广泛的、多层面的过程,无论是在提案办理、还是小组讨论等协商形式中,单单以“得到落实”衡量实效性,实在是远远不够。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吴先宁 政治 民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