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十九大报告竖起生态文明建设里程碑

2017年10月25日 15:22 | 作者:李铁铮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43处“生态”,15处“绿色”,12处“生态文明”,8处“美丽”……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堪称最生态、最绿色、最美丽的党代会报告。报告中贯穿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字字充满中国智慧,句句符合中国国情,处处体现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突出一个“美丽”,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党的宗旨。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加上了“美丽”二字。把美丽中国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我党做出的重大决策。在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世界性难题中,报告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略。我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成为民生之忧,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党提出的艰巨的新任务。让人民尽享自然的宁静、和谐与美丽,是我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最好诠释。

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报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和破坏,最终必然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一大创新。

报告中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比以往增加了一个“草”字,充分体现了我党对自然共同体的认识更加完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次报告中则明确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多了一个“草”字,体现了我党对自然共同体的认识更加完整。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将“草”与“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统筹起来,是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又一大进步。

提出一个“物耗”,充分体现了我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资源是最为宝贵的人类财富,物质资源的大量、过度、无谓消耗,是世界性的公害。此前的党代会文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中,没有出现过“物耗”一词。十九大报告中,则将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细化为降低能耗、物耗。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将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更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

提出“清洁美丽”世界,充分体现了我党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生态责任。生态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要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进程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人类生态文明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提出了四条路径,充分体现了我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作风。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路径,抓住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找准了生态文明建设攻关的着力点。绿色发展是保障,环境问题是重点,保护生态是关键,监管体制是保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切实向前发展。报告特别强调,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明确提出要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实现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态 报告 文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