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

全国政协民宗委专题调研报道:“他们都称呼我兄弟”

这场短暂却交心的面对面交流,必将在委员们和大学生们心里,都留下温暖又感动的印记

2017年10月27日 09:03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专题调研报道
“他们都称呼我兄弟”
人民政协报记者 汪俞佳

10月13日下午4点,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楼二楼会议室门口,10余位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围在一起焦急等待,生命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6级藏族学生拉巴顿珠忍不住探头往里张望。

u=352954775,1285673352&fm=27&gp=0

网络图

会议室内,刚刚听取了学校和教师代表汇报情况的调研组顾不上休息,连忙招呼着学生们进来。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怎么样?还有哪些困难?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这些问题,委员们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听到真实的答案。

“去年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走出西藏,来到北京读书,真的觉得很幸运,像做梦一样。”拉巴顿珠激动地第一个拿起话筒,黝黑的脸庞上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稳重,普通话里仍夹着轻微的民族口音。

和调研组前几日了解到的学生毕业后回乡就业不同,拉巴顿珠未来的愿望是留在北京打拼。“其实我们西藏有很多特产,却走不出来,大家都不知道,我想以后开个公司,专门推广我们西藏的产品。”

“我也希望留在北京发展,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回到新疆建设家乡。”信息学部自动化专业2016级维吾尔族学生吾尔开西来自新疆和田,跟拉巴顿珠一样,也是去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说出来大家别笑我,来北京之前我从来没用过电脑,普通话也说得不好,英语连ABC都不知道。”吾尔开西虽然语气轻松,笑容里却透着些许无奈。

会场气氛突然安静下来,委员们神情专注,若有所思。可以想象,像吾尔开西这样从偏远民族地区到内地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普通话水平、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呢?“好在老师和同学都特别照顾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好多北京同学周末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带我们游览名胜古迹,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眼界宽了,开始慢慢走出小圈子,积极融入多民族的大家庭。”吾尔开西高兴地说。

“确实是这样,吾尔开西是我的同班同学,他学习非常刻苦,这股韧劲带动了身边很多民族的同学,我特别敬佩他。”会议室角落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说话的是汉族学生宋晓波。知道今天有这场会议,他主动要求来参加。

“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件小事。去年开学第一天,班里的维吾尔族同学就送给我一个馕,还拥抱着称呼我兄弟。说实话,我以前从没跟少数民族同学接触过,他们的亲切和热情让我十分感动,至今难忘。一年相处下来,我和其他汉族同学打心底里觉得,少数民族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宋晓波的话让会场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委员们其实也有相同感受,受原生环境和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可能会有一些障碍。不过,民族团结重在交心,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交往,可能不需要太多言语,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润物细无声,谁说不是呢?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学生们敞开心扉分享着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对未来事业的憧憬。委员们不忍打断,几乎没有插话,大家认真聆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掌声如潮,时而眼眶湿润。

座谈会快结束时,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轻轻拿起话筒,深情地说:“同学们,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与自信,看到了坚韧和抱负,更看到了各民族大学生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未来,你们都是建设祖国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力军,我们对你们寄予厚望,并衷心地祝福大家。”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场短暂却交心的面对面交流,必将在委员们和大学生们心里,都留下温暖又感动的印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学生 调研 同学 全国政协 少数民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