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互联互通催生大湾区“金融+创新”集成优势

2017年10月31日 10:26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香港10月30日电(记者张欢万厚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堪称创新高地,不断催生新业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而香港资本市场成熟,金融服务优势明显。

因此,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下,大湾区内易于形成“金融+创新”的集成优势,为区内企业的创新链条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及成长平台。

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如火如荼

彰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综合优势的典型代表即是金融科技产业。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增长动力。

目前在香港,从事金融科技的初创企业已有200余个。在深圳,移动支付、智能投资顾问、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产业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市场角色。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丘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金融科技创新高地的条件。

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有着高效率及稳健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监管及法律制度,可以为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有利环境促进创新发展。香港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主体更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

聚集了诸多金融科技人才和产业的深圳,则可以借助互联互通机制,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支付等新兴技术与香港的金融服务融合,从而提升区内金融机构及工商业的营运效率,协助业界开拓新的发展模式。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表示,香港与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可以优势互补,两地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互联互通,达至双赢。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信息,未来,特区政府会争取放宽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大湾区的门槛,促进区内更多创新合作。

广阔融资平台助力创新起跑

除了金融科技公司,大湾区还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在众多企业由小及大的过程中,互联互通的融资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

陈茂波表示,近年来先后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基金互认安排等举措,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让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获得更多渠道投资内地产品。

根据特区政府财政司的统计,仅在基金领域,2015年至今年7月底,在互认安排下两地总体净销售额已近100亿元人民币。

大湾区内创新企业的成长历程已经表明:香港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为初创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融资;而内地资本进入也消减了香港商界偏好短期套利的不利影响,为成长期较长的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资金来源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湾区内一家智能投资顾问企业——弘量研究的创始人雷春然说,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让企业不会受到一个市场的局限,可以拥有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

香港特区政府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未来内地和香港在金融互通合作方面还应深化,从而在优势结盟的进程中进一步带动大湾区多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银国际首席执行官李彤建议,未来两地可考虑进一步纳入“新股通”“基金通”“衍生品通”等创新性安排,并在交易额度方面尝试放宽,以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共同扩大,提升整体投融资能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已经明确,香港特区政府会研究将更多投资产品纳入双向联通机制。

“金融+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扩围

大湾区内源于互联互通而形成的“金融+创新”优势,不仅体现于融资层面,还推动企业在商机开拓中将创新带向国际。一如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胡文洲所言,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可以借此向全球价值链高层迈进。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大湾区内的企业未来可以立足香港,向世界范围输出产品和服务。

目前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随着互联互通措施先后落实,市场上的人民币投资产品的种类和额度大为增加。由此,大湾区内的创新资本将拥有更多向外扩围的路径,香港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区内的离岸人民币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需要。

香港还拥有与国际金融服务紧密互动的规则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成为大湾区内有意“走出去”的创新企业的扎实阶梯。陈家强建议,大湾区的企业可以在香港成立财资中心,进行资金管理;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效益;还可以借助香港在企业并购方面的专业服务,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领域。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宁卡谈到,未来要着力培育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也已作出表示,政府将强化与大湾区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跨境金融服务,以配合区内企业发展。(参与采写:孟盈如、赵瑞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香港 金融 大湾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