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2017年11月07日 09:5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提质增效扩优势 培育经济新动能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49843

围绕新时代之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追求由量转质、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等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与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学习体会……

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五大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具体做法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而要实现三大变革,刘世锦认为可以有五大抓手:一是解决好对增长目标的认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没有制定GDP增长指标,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其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应更多关注就业创业、质量效益和经济稳定性、可持续性的问题;二是稳定社会、市场和企业家的预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产权;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全社会土地、能源、通讯、物流和融资成本;四是更加重视创新环境的建设;五是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吸引外资。

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

智慧共享经济将带来新增长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看来,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有”而且要“好”。比如:农业要向高效、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工业要向高端、精密、精良方向发展;文化产品要向大繁荣、正能量、精品方向发展,这些变化都要求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变革。

“支撑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关键,是效率和科技创新。未来,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推动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企业发展不仅要技术,还要文化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市场需求与高质量供给有效衔接,才能永立潮头,不断发展。当下,就是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智慧经济,把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紧密、有效联结,催生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高质量增长。”赵光育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对此赵光育表示,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体现出的智慧经济和共享经济,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中高端的消费水平提升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的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在全社会呼吁企业家精神的背景下,更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将获得更多时间,以更大的情怀,通过创新手段去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实现自己梦想,打造百年老店。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

提高经济质效应对不平衡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表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针对矛盾新变化,应有新思维新举措,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性关键,应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导向和化解矛盾的金钥匙,瞄准五大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

骆沙鸣特别提出,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让民间资本更充分投入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当中,要解决我国企业作为研发创新主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更多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要营造鼓励、支持、引导企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和研发试验主力军的良好生态环境,充分整合和激活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研发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提高创新成果应用。

同时,新时代要用开放发展思维更加注重产业链延伸和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注重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以创新思维和强大的文化自信力推动二产的三产化、文创化和智能化;更加注重对接开放型经济和分享经济,注重在改变发展动能上下功夫,推动“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注重经济增量的质量效益上做文章,在经济增量上加快创新驱动,在经济存量上加快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谢卫:

金融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举旗定向,作为金融从业者,这份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自信心。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工作中,也应有足够的自信。”谈及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体会时,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于中国方案的提出,谢卫表示,中国在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对于风险管控和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作为,也可以视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一条重要中国路径。

“过去30年,我们一直在虚心当学生,无论是金融市场建设还是监管架构,甚至包括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都借助了外脑。变化出现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金融业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仅控制住了风险,还将西方一系列投资思维融入了中国元素。”在谢卫看来,过去十年,中国金融业把握住了经济调控的脉搏,也把握住了货币发行量增加与金融风险防控的平衡,切实走出了一条中国路径,以至于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做出决策前都愿意先了解中国的做法。“未来,我们还需在金融风险监管领域走出一条中国路径,‘中央+地方’的管理模式是西方所没有的,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将大大弥补中央监管的短板,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方面也形成了成熟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

追赶者变领跑者需要系列“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表示,选择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后,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的角色、功能和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角色上,会由追赶者变为超越者,甚至变为领跑者;在功能上,会由技术标准的遵守者和跟踪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市场地位上,将由追随者和弱势者,变成垄断者或寡头竞争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的源头,必须经历时间更长、花费更多、风险更大、更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为此,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同时,要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知识产权法、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刘志彪认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标准和框架,其中重要一点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形成。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西方当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才是现代市场经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特征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都要起作用,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所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经济 发展 创新 全国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