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老有所养贡献政协智慧

​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五次人口与发展座谈会综述

2017年11月15日 21:16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口与发展座谈会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打造的一个就人口问题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次。日前在京举办的第五次座谈会把焦点放在养老问题上,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贡献。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木元)《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描绘的大同世界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养,不仅仅关乎人伦孝道,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口老龄化从未像今天如此严峻。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如九三学社中央社会建设专门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会上所言:“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新的基本国情之一,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我国初步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02(1)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摄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为养老工作开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初步实现了保障特困人群向保障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的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转型,为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具体表现在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登记养老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万个;全国养老床位数达到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78.6%的养老机构可通过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医养结合制度设计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介绍,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起“职工+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平台。2016年底,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到8.87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障计划。养老基金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多渠道筹资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

根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到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届时中国的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发达国家。而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预期寿命的延长带来的显著高龄化及叠加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家庭结构变化,势必使我国老龄化局面更加严峻。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慢病化趋势严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李滨生介绍,中国2.2亿老人中75%以上患有慢性病,且超过一半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多病共存也比较普遍。

01(2)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齐波摄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也比较庞大。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介绍,根据全国老龄委2016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超过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护型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加剧了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与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相比,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陆杰华表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顶层设计仍然缺乏创新理念;部门统筹力度不一且运行不畅;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地区之间发展状况不均衡。

在政策的执行上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如春就有这样的经历:养老涉及发改、人社、民政、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成立养老机构多头多级跑手续,复杂繁琐;有些地方的优惠政策缺乏有效衔接,落实不到位,比如医养结合机构在申请医保定点方面很困难。

委员、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主要矛盾是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在供给侧,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

从数量上看,苏如春表示,我国养老床位数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政府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

供给数量不足在人才上体现尤为明显。北京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立新结合自身实践说,“老百姓不是不愿意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买单,而是我们缺少优质的服务,其根本原因是人才的匮乏。招聘专业人才很难,培训人才花费时间又很长,这是最大的瓶颈。”

“目前最紧缺的不仅仅是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缺口最大的是专业护理人员。”范利强调。

从质量上看,我国养老服务质量整体不高,床位空置率偏高。根据民政部设置的115项服务质量指标摸底排查,近八成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一项以上指标不达标,总床位闲置一半。

从结构上看,高晓兵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结构还不太合理,支持政策不到位。主要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相对不足;城乡养老服务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等等。

这一点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也有明显体现。游钧表示,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跨地区人口流动,以及历史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布局,导致地区间养老保险负担畸轻畸重:目前抚养比高的地区为10:1,低的地区为1.3:1;基金累计结余有的省能支付50个月,有的省已没有结余。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沈小南表示,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较大难题,表现在养老金收入增长减缓和支付压力持续增加,养老基金中长期收支缺口较大,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全国社保基金积累过慢、规模过小等等。

沈小南还指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也面临挑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年均收益率比较低,只有2%左右。201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交由全国社保基金会进行市场化运营,但地方委托投资积极性不高。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只有8个省份与基金会签约,合同金额4100亿元,实际到账只有1800亿元。

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不高,仅凭自身难以购买养老服务。“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孙洁表示,目前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我国这一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凝聚共识为补齐养老短板贡献智慧

教育、医疗、养老是我国三大民生热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

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深度调研、集中议政、有效监督,努力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这是人民政协的责任和使命。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马大龙介绍,5年来,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精神和决策部署,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活动,如召开以“医养结合”“安宁疗护”“推进养老服务”等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广大政协委员也通过调研、提案、大会发言等方式建言献策。

而据记者了解,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举办的5次人口发展座谈会,虽然主题不同,但每次养老都是必须谈论的话题之一。今年,主题则直接聚焦在养老服务上。

高晓兵表示,积极应对老龄化,首要任务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确定了2020年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不低于30%、民办养老床位比例超过50%的规划目标,民政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等试点,探索解决供给侧改革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目前工作还需加快进度。

苏如春认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离不开养老产业,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他建议强化设施用地、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减少“最后一公里”现象;同时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行政管理,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应立足国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顺应人民群众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新期待,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游钧建议,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制度全覆盖;运动大数据法则,提高统筹层次,推进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解决地区间基金结构不平衡问题。

对于如何增强养老保障体系财务的可持续性,沈小南呼吁,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速壮大全国社保基金,尽快落实中央关于“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决定。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国家卫计委下一步将强化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比如对于新建机构去除不合理的审批环节,简化并明确办理流程;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实施备案制的落实督导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

促进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李滨生建议,各级政府应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服务标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促进健康老龄化基本设施和物质手段的完善等方面。他还建议,健康老龄化重点对象应放在失能半失能老人、失独老人以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低收入老人身上。并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老年慢病患病率,完善老年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长期照护服务。

针对养老医护人才缺乏的现状,范利建议,一方面应将康复治疗师培训纳入医改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将康复医师纳入专科医师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加大社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此外,还应加快推进全国医保异地直接结算进度,方便老人异地养老看病直接报销。

孙洁则建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该制度的目标、定位、参保机制、筹资机制以及评估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薄绍晔建议,农村贫困老人脱贫任务艰巨,未来国家在养老制度建设上应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提高其养老金水平,低保要做到全覆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要考虑老年人实际情况,让其老而无忧。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基本国情,并将长期存在。陆杰华建议,除了要前瞻性地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应该在全社会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全社会的事。知晓了、了解了、重视了,才会参与,这一点尤为重要。”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为老有所养贡献政协智慧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