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资管业务新规,对你有何影响

2017年11月20日 08:21 | 作者:王观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迎来了统一监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何要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净值化”意味着什么?资管业务将受到什么影响?围绕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rmrb2017112011p23_b

打破刚性兑付,还能保本保收益吗

“对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金融机构还会兜底,这不是好事吗?”不少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这是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早已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将从根本上实现“三重回归”,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一是资管行业向代人理财的本源回归,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抑制资管机构的道德风险和市场乱象。二是投资风险向投资收益回归,通过精确匹配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避免资管产品为追求收益而罔顾风险,恢复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资源匹配作用。三是无风险利率向合理水平回归,挤出刚性兑付在资金成本中注入的水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还规定,根据行为过程和最终结果对刚性兑付进行认定,包括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产品本金、收益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等。对刚性兑付的机构分别提出惩戒措施: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对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实施罚款等行政处罚。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认为,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明确了刚性兑付的认定标准,使得打破刚性兑付的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实现净值化管理后,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品;对于销售机构来说,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意识。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产品 资管 管理 理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