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看清糖尿病7大误区 靠谱生活需“辨证施膳”

2017年11月20日 14:16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误区1:吃得较少,便可降糖

现象:很多糖友认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血糖高是因为吃得多,少吃点儿血糖自然就下来了,因此就采用“饥饿疗法”来降糖。

解析: 少吃饭不仅容易导致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还会发生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杰现象”),使血糖出现大幅波动,这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不仅如此,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还会造成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另外,饥饿时脂肪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需要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排泄,久而久之,可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

误区2: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现象:有些病友听说粗粮里面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且粗粮营养全面,于是就顿顿粗粮,不吃细粮。

解析: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和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有差异,这就是“血糖生成指数”不同造成的。此外,粗加工面粉,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较低。基于此,血糖居高不下的病友,用粗粮代替细粮是可取的。

但是,粗粮也是粮,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不加限制,同样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标,影响血糖控制。

而且,如果只吃粗粮,就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不利。年老体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吃细粮反而对身体有益。对于这类人,吃粗粮吸收不了,还会使胃不舒服,并可能因消化不良、缺乏能量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做到粗细搭配,在总热量范围内计算好主食量,粗粮可占到主食总量的1/3左右。可以在某一顿饭按照这个比例吃,也可以三顿饭中一顿粗粮一顿细粮交替着吃。

误区3:用上药了,就随便吃

现象:不少病友认为,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就是降血糖,吃药或打胰岛素可以对抗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用了药就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再费神去严格控制饮食了。

解析:这是不对的,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而饮食控制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并发症的发展,任何治疗条件下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

饮食治疗应当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是药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随意乱吃、不加限制,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有些病友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王牌军”,有了它就“天下太平”了。事实上,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饮食不控制,一是会造成血糖波动,很难确定胰岛素治疗的最佳剂量;二是会造成血糖居高不下,胰岛素的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加,而随着胰岛素用量的逐渐增加,病人体重也将不断增加,而肥胖又恰恰是病人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结果最终给治疗带来困难。

误区4:“降糖食物”,多吃没事

现象:不少病友热衷于“降糖食物”,觉得“降糖食物”能降糖,多吃点儿肯定没事,还能减少药物的用量,真是一举两得。

解析:目前市场上“降糖饼干”“降糖面条”“降糖月饼”到处可见。作为食品,其本身不可能也不应该有降糖作用。所谓的“降糖”,只不过是一种商业概念。

这些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或含较多植物纤维及果胶的食品。这些食品提供的热量较低,且可减慢胃的排空速度,使病人餐后血糖无明显升高,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能大量食用,大量食用同样可以影响血糖水平。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了降糖药,而食用这些掺有降糖药物的食品隐患极大,不但干扰正常的药物治疗,还会带来副作用。

再有就是流行的洋葱、南瓜、黄瓜、苦瓜等能降糖的说法。很多病友认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不仅可以节省买药的费用,还可以避免长期服药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但是,这些降糖食物真的那么有效吗?首先,这些降糖食物是否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目前尚未经过循证医学的验证,具体的功效尚无法准确衡量。其次,即使它们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食用这些降糖食物时也需要谨慎,以免过量进食导致低血糖。最后,这些蔬果即使含糖量比较低,也不宜多吃,过多食用后,不仅不能降糖,反而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5:花生瓜子,多多益善

现象:有些糖尿病病友经常花生、瓜子不离口,问起他们为什么,他们说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而且这些东西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好处。

解析: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开心果等坚果,其果仁脆香爽口,很受欢迎。坚果富含抗氧化物,研究证实,每周吃5次坚果,就能使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适量吃一些坚果也是有一定益处的。

但坚果毕竟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100克坚果(如腰果、杏仁等)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约12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米、面。因此,坚果、种子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要想保持血糖稳定,糖尿病病友对坚果类食品应当浅尝辄止,不宜多吃。同时,要把坚果的热量从平时的饮食中扣除。

误区6:水果糖高,坚决不吃

现象:有些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吃了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坚决不吃水果。

分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水果色香味俱全,口感好,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人们非常喜爱。但是由于它含糖,所以很多病友想吃而不敢吃,甚至“谈水果而色变”,其实大可不必。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直接放弃这一大类食物,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实在可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果糖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而且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糖的吸收。因此,对于糖友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只是不宜多吃而已。

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而且稳定,在合适的时间吃适量的水果是完全可以的。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以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

误区7:得了这病,身体要补

现象:有些病友患病后比以往瘦了不少,还经常觉得浑身没劲,因此就认为自己是“体虚”了,要补一补,于是就开始吃冬虫夏草、人参、灵芝等补品,可是越吃越不舒服。

解析:中医的食疗是有讲究的,同看病下药一样,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就是得了一样的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可以是虚证,也可以是实证,可以是热证,也可能是寒证。同样,食品和药物也有各自的寒、热、温、凉属性。就拿糖尿病来说吧,中医认为它的根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通常要吃些清补的食品,如山药、鸭子等,而冬虫夏草、人参、灵芝等是温热性质的补气补阳药,吃多了必然会引起体内的阴液更加不足而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正确的进补方法是在选用补品前,先搞清楚自己是“虚”还是“实”,是“热”还是“寒”,然后再结合当前的病情,如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进行“辨证施膳”。

文/吴群励(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编辑:赵彦

关键词:糖尿病 误区 饥饿疗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