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两岸青创基地助台湾创客“落地更生根”

2017年11月21日 10:46 | 作者:张展鹏 何磊静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我更坚定了在大陆发展的信心” 

——两岸青创基地助台湾创客“落地更生根”

□张展鹏 何磊静


2013年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何思颖和朋友合作成立了台湾亚克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28岁的她已成为南京“众创码头”30个台青创业项目的“高级顾问”。

将大陆的定向政策逐条解读、继而服务台青,何思颖将此作为自己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台湾青年都想创业,但大多不知道大陆有这些优势条件、优惠政策。”经她牵线,已有60多位台青来江苏考察或创业。

“众创码头”是经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自2015年6月以来,大陆逐步设立两岸青创基地,主要集聚在江苏、福建、北京、广东等省市。

记者采访数十位台湾青年创客发现,“基础条件好”“可以分享信息甚至客户资源”“能及时得到政策辅导”是他们对两岸青创基地的共同感受。在他们看来,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设立两岸青创基地,可以推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台湾青年创业的氛围,帮助台湾创客“落地更生根”。

叶骏绅2009年来到大陆,一直在电脑机壳制造领域创业,后因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经营困难,2016年进驻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园区为其牵线搭桥、给予创业辅导,帮他“转换跑道”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谐波减速机领域。

“公司前三季度订单已接近1200万元。我是青创基地的受益者,更坚定了在大陆长期发展的信心。”他说。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也是首批授牌设立的两岸青创基地,目前已有37个台青创业项目。园区运营方、复客中国众创基地招商运营总监卓强认为,现在两岸年轻人之间“了解太少、隔阂太多”。

他回忆说,今年7月,100多个台湾学生来昆山实习,“许多年轻人都没来过大陆,来了之后都感动哭了,感觉和台湾媒体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我来大陆一开始做的是房地产,2016年来到昆山做自己更感兴趣的文创。”角艺堂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慈轩说,在青创基地里,不同年轻人聚合在一起共享信息和资源,有助于企业打开思路,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张骐峰2007年来大陆发展,明白只有设身处地、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大陆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发展机遇。他现在的梦想是帮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扎根。

“我经常鼓励台湾的学生们来大陆,可以用暑假、寒假,甚至长假时间到大陆去看看,了解一下大陆到底是怎么样的。”他说,两岸青创基地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载体。

张骐峰的公司设立在苏州市两岸青年创业园,园区主任顾雪刚说,这里会议室、食堂、工位等硬件设施齐全,可以“拎包入驻”。包括张骐峰在内,台湾创客们都亲切地喊他“顾师傅”,因为他可以提供落地注册、税务法律咨询、业务对接、融资服务等各种帮助。

顾雪刚认为,第一代台商赶上了“大陆制造业腾飞”,那时需要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现在这些台湾年轻人,面临的是大陆“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更需要依靠脑力和创意,而这恰好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记者在“众创码头”采访时,创客们刚好在集中观看中共十九大报道。他们感慨道,十九大报告的涉台部分充分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对台湾同胞展露亲情,由此也对两岸青创基地的前景更为乐观。

余国屏在大陆打拼已20年,现在负责南京麒麟青创园的运营。他说,十九大后,相信台湾创客们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台湾年轻人刚来大陆,不熟悉当地环境和办证流程、缺乏短期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等问题,都需要两岸青创基地来帮助解决。”他说。

作为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台侨办主任,宋远岑去过多个省市的两岸青创基地观摩交流,他感觉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基地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而且与市场融合度不断提升。

“两岸青创基地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当地市场环境,优先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靠市场来真正留住台湾创业青年。”他说,“让两岸青创基地成为大陆创业生态中的有效参与方及红利受益方,由此形成并推广台湾青年在大陆的‘融入式交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基地 台湾 两岸 青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