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

2017年11月22日 11:05 | 作者:杨冠军 |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自我融入 自我认同 自我展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


伊斯兰教中国化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进程。其基本含义是在坚持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社会环境,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中国文化特色。从自我融入,到自我认同,再到自我展示,是中国伊斯兰教对中国主流文化精髓的吸纳与再创造,和对时代精神敏锐把握的三个主要阶段。

伊斯兰教自隋唐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北京牛街礼拜寺足为代表。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伊斯兰教信仰和中国文化的水乳交融,在这座古老清真寺里表现得无比生动和淋漓尽致。

牛街礼拜寺可谓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与伊斯兰建筑样式的完美合璧。牛街礼拜寺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中心轴线的建筑形态,纵深布局,左右对称,极具美感。同时,其具体样式和设置又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礼拜殿坐西朝东,穆斯林向西面向麦加天房方向礼拜,代表朝向的“米哈拉布”用六角攒尖亭式建筑,极具特色。窑殿内还有阿文装饰的中式璧龛,实属罕见,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完美体现。礼拜大殿是纵深布局,属伊斯兰建筑的传统形式,形成了“狮子倒回头”的格式。人从西侧进来,经小桥、牌楼,穿过望月楼下,迎面照壁挡住了去路,只好路分南北两侧,经过大殿两侧甬道达于前廊,折转过来跨过侧廊进入大殿。牛街礼拜寺殿内用色完全突破伊斯兰尚白尚绿的传统,全部采用朱红色,尤以大殿内的内柱及柱间拱门,火炎拱券漆红,刻经文贴金箔,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造成华丽、庄重之感,这大概和它处于皇都有关。

在历史上,牛街礼拜寺不仅是北方最古老的清真寺,其严整的规制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虽然经历千年,牛街礼拜寺依然以其特有的中国伊斯兰建筑,展示着独特中国伊斯兰教之美,从建筑布局、空间结构、审美装饰、楹联意境等外显符号阐述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精神。

牛街礼拜寺的核心文化符号如汉文匾额、楹联等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礼拜寺的正门上方,望月楼檐下,高悬康熙帝御赐匾额“达天俊路”,这是典型的以汉文化话语表达伊斯兰核心信仰,无论是否穆斯林,只要是中华人士,都能领会其内涵。寺内更是有琳琅满目的汉文牌匾和楹联,多为教外的王公贵族、文化名士所赠,有些匾额直接取自儒家经典,却精妙地传递了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内涵,这既说明了伊斯兰中国化的深刻程度,也说明了伊斯兰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间的深度共识。

以礼拜寺为中心的牛街,生活着世居北京的穆斯林同胞,他们无论从语言到生活方式,都成了老北京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的穆斯林早已对中华文化有了发自内心的认同,其恪守古风的传统也很好地保护了老北京文化,在涵盖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中,体现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久弥新。

由此可见,穆斯林先民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努力使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主流汉文化融会贯通,体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当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别较大。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中国主流思想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不同民族各具特点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影响。因此,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既具有共性特征,同时又表现出诸多差异。理解这一过程需要结合这两个维度,既要把握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化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也要把握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随着伊斯兰教向内地传播,建筑文化等不适应或不接纳逐步显现出来,穆斯林不断探索,开始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起步。这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自我融入之路,是一个漫长的探索、适应阶段。只有自我融入才是唯一的选择。穆斯林离不开清真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是一个无法回避,又很难隐藏其特色的建筑。于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也从清真寺的建筑开始了。经过不断探索,从沿海地区的早期阿拉伯建筑特色到内地,已经看不出阿拉伯建筑风格。

可以肯定的是,伊斯兰教进入内地有建筑的融合、也有血统的融合,还有文化、习俗的融合。回汉通婚、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等,通过自我融入,伊斯兰教才得以生存、延续、发展。

而以“以儒释经”为代表,中国穆斯林与各民族相互包容、接纳、融合,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自我认同更加明显。元代很多穆斯林入朝为官,明朝的开国元勋很多都是回族,这些都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特别是明末清初,以“以儒释经”为代表的文化自我认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习俗、服饰、语言、牌匾都能看出自我认同的明显特征。尽管阿拉伯商人、传教士从未间断过来到中华大地,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日趋成熟,被各方所接受。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以及中亚地区来华传教的穆斯林,有的成为学者,有的入朝为官。牛街礼拜寺两座筛海坟就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穆斯林先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等优秀思想,与伊斯兰教经典中提倡的和平、顺从及其他道德修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穆斯林源远流长的爱国爱教、和平中道的优秀传统。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不仅以汉语为媒介阐述伊斯兰教教义,学习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共生,产生出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共同心理。

中国穆斯林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从天文、科技、医药、建筑,从平民百姓到为官参政,从抵抗侵略到建设国家等,是自我展示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元朝时天文学家扎马鲁丁,还是明朝的郑和、海瑞、李贽;无论是为革命献身的马骏,民族英雄马本斋,还是当代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的穆斯林团队、志愿者,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自觉展示着回族同胞对于国家的热爱。

特别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穆斯林与全国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爱国情怀更加高涨,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中国穆斯林这种自信、自豪、自我展示的决心和意志,历史上从未有这般高涨。

当今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中国穆斯林要有主人翁意识,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始终坚定信念,善于学习和吸收,为“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杨冠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伊斯兰教 中国化 穆斯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