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兼顾“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

2017年11月23日 09:30 | 作者:费洪平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因此,新形势下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加快振兴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

新形势下,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壮大制造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坚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优化实体经济结构,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造就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实体经济从总量扩张转向能力提升、由大向强的转变,实现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起来。要引导实体经济企业注重自主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要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切实增强实体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优化政策环境,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二是把“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结合起来。振兴实体经济,要把调存量同优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培育新兴产业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在“去”上见实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对“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挖潜开荒”和改造升级,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尽快突破制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关键环节,实现“老树发新芽”。同时,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行动,统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大力推动“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特别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打造实体经济新的“发动机”,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由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深化延伸,打造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升级版。

三是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健康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振兴实体经济决不是排斥虚拟经济,而是要妥善处理好“虚”“实”关系,坚持“以实为本、虚实并举”,形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共进、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一方面,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要按照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条件,稳步推进虚拟经济的有序发展,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要坚持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强和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坚决抑制虚拟经济盲目发展,切实防止“虚热实伤”,更不能“助虚劲而招实祸”,因虚拟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而造成实体经济“边缘化”。

四是把降成本与提高供给质量结合起来。要针对造成实体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制定可操作、可落地、可检查的系统性政策措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同时,要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质量,广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及时修订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五是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制造业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制造业和整个工业占比由上升转为下降,服务业逐步超过工业,一些人就误认为发展服务经济就是要去制造业、去工业。实质上,相当一部分服务业本身也是从一、二产业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中内生和分化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彼此替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消费性服务业,特别要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推动制造业由单纯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资源配置和创新中心”。

六是把立足于扩大内需与加强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存。振兴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低端产业产品产能过剩和优质高端产业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的情况下,破解这种结构性矛盾,既要立足于扩大内需,依托规模巨大、前景广阔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深挖和释放内需潜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为供给结构优化升级、创造市场空间,实现供给和需求相互促进和更高水平的协调平衡。同时,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引进来”由引资为主向引资、引技、引智服务并举转变,由输出货物为主向输出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并举转变,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经济 实体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