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我的宁夏川

——一个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教育精准扶贫案例剖析

2017年11月23日 09:11 | 作者:张宝川 杨朝英 范文杰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黄土,黄沙,黄水,黄原。这是大西北的壮美,也是大西北的苍凉。

“村里的孩子都玩智能手机了!……小姑娘,你在干什么呀?”

“我想给我爸妈打电话。姐姐,你可以把我拍到电视里来吗?”

“怎么,想上电视啊?”

“我想让爸爸妈妈看到我。”

“他们去哪了呀?”

“他们去城里打工了。”

……

这是微电影《生根黄土地,青春无悔》中的一段对话,导演、主演这部作品的是宁夏大学广告学专业大四学生田进财和他的同学们。

“我来自这里,我属于这里。我如何能漠不关心?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我,必须做些什么。”

影片中,主人公娟子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实现了小朋友一家团圆的梦想。

现实中,类似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就是主角之一。

2011年,党彦宝与夫人边海燕创立了非公募基金会——燕宝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开展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的公益活动。

拍微电影的田进财和他的团队主要成员,正是燕宝奖学金的受益者。他们用燕宝奖学金交完学费后,拿着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了边学习、边创业的大学生活。

2011年到2016年,像田进财这样生活的孩子,燕宝基金会已资助11.7万名。现在,已有4万左右学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2017年,基金会启动三期助学项目。项目完成后,总计将资助22.26万学生完成学业。

每个平静的数字后边其实都饱含着一个个家庭的热切期盼,都有一个个辛酸、欢笑交织的故事。

如果从中国精准扶贫的宏观背景观察,党彦宝、基金会和学生们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些更普遍意义上的价值。

“一抹黄土黄灿灿,一眼望不到边;一年四季车轮风,可着喉咙喊;祖祖辈辈在这里流下血和汗,能舍生死,舍不了宁夏这道川……”

微电影里宁夏歌手马希尔沙哑、狂放的歌声,瞬间把我们拉到了黄土高原。

■我要读书

父亲在我大一时去世,爷爷也年过80,但妈妈没有放弃我们兄弟三人的学业。我利用周末、寒暑假去打工,做家教、当服务员、打混凝土、发传单、做保安……

——摘自宁夏大学2013级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海旭林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爸爸,我不上学了!”

15年前,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何小霞,得知母亲患了重病,家里的两头牛、一只羊都卖了后,抱着父亲何耀辉的腿说,爸爸,省下钱给妈妈看病吧,我在家干活!

时至今日,何耀辉回忆起这个场景,泪水依旧止不住地流,孩子的懂事更让他心如刀割。他说着连自己也不敢确信的话:“会好起来的!”

对于生活在宁夏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大石山下的何家来说,几辈人面对的都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窘境。

大漠、孤烟、黄沙、枯树。在诗人眼中,这是一幅千年美景。但对生活其中的人们来说,品尝的却是苦涩的味道。

党彦宝也是在这一方水土中长大的。他见过了太多这样令人心酸的场面。

他的老家是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地处宁夏东部宁蒙甘陕交界。他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被窝、饭碗、书包里,无处不在的细沙。

这位“祖宗八代都是土里刨食”的农家子弟,生逢盛世,在个人率先摆脱贫困、成为经营着数百亿元资产的企业家之后,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让下一代、下下一代永远摆脱这种窘境,不再让他们因为上不起学而失去摆脱家庭贫困命运的希望。

何耀辉欣喜地告诉记者:“大女儿何小霞,2013年考上宁夏医科大学,燕宝基金会每年给4000元奖学金,连续四年,我们就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了。现在我鼓励她一定要读到博士,因为基金会对硕士、博士每年还分别提供8000元、1.6万元奖学金。正读高中的小女儿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基金会每年给小女儿提供2000元生活费,连续三年都有。”

这笔钱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何耀辉的算法非常直接:基金会对两个女儿一年总共6000元的资助,抵得上自己半年打工收入!

燕宝基金会帮助贫困家庭挖断了穷根,摆脱贫困。犹如灯塔,照亮了他们改变命运的道路。

现在,何耀辉两个女儿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却感觉压力没有原来大了。“媳妇身体好多了,帮助自己的人也多了”。何耀辉回忆说,拿到小霞录取通知书那天,班主任就把电话打了过来,说基金会给孩子提供了奖学金。

“了不起,我的六盘!”

“了不起,我的六盘!”

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记者请来自素有书法之乡之称的学生们表现才艺,当两位同学在黑板两边几乎同时用漂亮的板书写下这七个字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学校的口号吗?”记者很是好奇。

“不是!但这应该就是他们真实的想法。”校长金存钰笑着说。

这里也是燕宝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学校之一。

9月,高考录取已经结束,校园内挂起的一幅幅祝贺标语展示着这所高中的骄傲:2017年1881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798人,上线率95.6%,一本上线率达60.4%。

他们值得为自己骄傲——这所学校,2003年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创办,面向宁南山区八县和各移民吊庄区。在相对低的起点上,他们实现了逆袭。

金存钰说,“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财政补贴每人1000块生活费,但这几年物价上涨得快,对于特别贫困的孩子来说,安心读书依然有困难,幸亏燕宝基金会又给一些学生每年资助了2000元生活费,弥补了很大一部分缺口。”

■少年心事

我8岁那年,母亲因病离世。在我这个年龄段,有多少人没吃饱过,有多少人12岁就外出打工,我都做了。生活环境锻炼了我,使我自信、自强、豁达。不得不说,其中很大部分底气来自于基金会。

———摘自北方民族大学2014级管理学院陈永滨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古堡,牧羊人,漫漫黄沙。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只能让人读出“荒凉”二字。当年宁夏籍作家张贤亮在这里建起了影视城,就是声称:“出售荒凉”。

然而这里却从来不缺文化。荒凉里长出了包括张贤亮在内的新中国最大的作家群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张树仁以西吉、隆德为例介绍说,这些曾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却成为艺术成长的沃土,形成了独特的西海固文化。隆德县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源远流长,获得过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等荣誉。西吉县19个乡镇都有各自的文学协会,全国罕见,西吉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次。

这真是一个奇异的文化现象。

乡风所至,这里的人们把读书看成是一件大事。家里再难,也要孩子能把书读下去。

党彦宝从小就聪明,但是家里弟兄姊妹八个,正是因为贫困,只能读到高中,便开始挣钱养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彦宝在创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11年燕宝基金会成立后,他投入1.53亿元,参与生态移民,捐建9所学校、16所卫生院;出资1000万元,帮扶大病救治。

随着基金会走上正轨,党彦宝和基金会理事们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如何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能?

在人生和事业的拐点上,少年的经历往往会无意中成为人们决定方向的关键性内在因素,他不忍心看到失学孩子失望的眼神和他们父母无奈的眼泪,不忍心让他们重复自己少时的经历。

党彦宝一边做着慈善,一边寻求着慈善的方向。2012年,他带领基金会人员进行深入调研时,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被深深触动了。有好几个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好,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完全可以报二本时,依然填报了职业技术院校,他们想的是学费低、只读三年,希望学到技术,尽早为家减轻负担。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也非常优秀,宝丰集团每年都从这里招不少毕业生。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几个孩子当初有机会读自己梦想的学校,这份遗憾不是现在用钱能弥补的。”

他总忘不了自己的少年心事。

终于,他确定了自己的公益方向———让孩子们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在青春留遗憾!

作为企业家,他还有着更“经济”的思虑:“只要孩子上了大学,通过自己努力,就有可能更快脱贫。当孩子在城里安家落户了,自然也能把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样,城镇化、移民扶贫都自然解决了。”

时任宁夏党委副书记崔波知道他的想法后,勉励说,扶贫效果,短期看就业最快,中期看产业拉动作用大,但影响最长远的就属教育。

就此,基金会将教育精准扶贫作为事业重点,让贫困家庭孩子依靠知识改变命运,进而改变家庭、家族命运,彻底挖断“穷根”。

6年坚持下来,燕宝基金会教育精准扶贫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每年资助学生保持10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约3万人,每年新增资助约3万人,每年发放奖学金近3亿元,每年为10万余个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帮助3万余个家庭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11年成立至2016年,基金会捐资达16.53亿元。2017年启动三期助学项目,总计将捐资28.83亿元。今年又发放年度奖学金2.8亿元。

目前,燕宝基金会奖励资助学生已遍布全国500多所高校,成为全国最大的教育扶贫基金会之一。

■柔软的爱

关爱农民工子弟、陪伴老奶奶、去残疾人托养中心照看小朋友……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纯粹。基金会不只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帮助,也给我们上了一堂传递爱的课程。我参加志愿者团队,只愿能用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

——摘自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会计系井晓婷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皮肤白皙,面容秀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优秀毕业生马存梅,现已是银川市华联超市一家门店见习店长。

她读商贸经济系时,做过学生会干部。学校推荐她到华联北京总部实习时,30名实习生,有10名与公司签订了工作意向。实习没结束,她就被提拔为领班。

这位美丽的姑娘,也非常倔强。“实习时,有段时间感觉不好,辞职报告都写好了。”她回忆说,没想到主管非常认可她的工作,还向上级打报告提拔了她。

说这话时,她的右手下意识地轻轻按了下“左手”———如果她自己不说,几乎没有人会意识到她没有左手。除了身体的缺憾,她甚至比别人更健全,许多小伙伴有了难心事都来找她帮忙。

“我记得党叔叔在一次座谈时说过,青春不应只有一种色彩!自助者,人助之,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放弃自己的梦想。”马存梅的故事让参加座谈的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但她的脸上却只有微笑———是燕宝基金会给了她更多的自尊与自信。

2013年,基金会做出一项看似平常却不同寻常的决定:对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9县区、5乡镇考入二本以上的学生实行“全覆盖、无差别化”资助。

此前,党彦宝曾与教育厅、民政厅、人社局等部门仔细研究过,这片地区80%家庭贫困程度高,只有20%左右家庭条件还可以。

在和学生们的座谈中,他了解到,一些接受资助的穷孩子平时连好一点的东西都不敢吃。为什么?正在长身体阶段的他们,这无可厚非啊!细一了解,原来是有同学说闲话,接受人家资助自己还吃好的!

这让党彦宝陷入沉思,从小因为家庭贫困就从来不在别人家吃饭的他深知,这些话对人自尊心的伤害。

“不就是20%吗,不要分了,全部资助!”

他解释说,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占比达80%的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问题,最大程度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与其他孩子在平等、无差别环境中学习、成长。另一方面,也使那20%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心中埋下爱的种子,鼓励他们提升自我、传递善心善念善行。

对被资助者的尊重,党彦宝想得更多。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党彦宝在公司事务的决策上可谓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其实也有很多柔软的地方。其细腻之处,连很多女同胞都想不到。

以他的条件,他完全可以将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接到家里,早晚尽孝。但是他只给母亲在自己的后楼买了房子,雇了保姆,却并没有与母亲住在一起。

面对记者的疑问,他回答,这是为了孙辈们看奶奶方便,去奶奶家哪个孙子去都不会拘束。“母亲养了八个孩子,都想尽孝。不能只想自己。”老家的房子也留着,老太太每年还会去住一段时间。

这种细腻体用在慈善事业上,促使他在做出“无差别,全覆盖”资助之后,又做出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发现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孩子们都很好强,不愿因领取“助学金”而被视为贫困生,于是在2013年把燕宝基金会的“助学金”改为“奖学金”。“代表对考上大学、积极进取的学生的鼓励和鞭策,而不仅仅是经济帮扶。”

一字之差,分量云泥之别。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自己和学生们摆在一个施舍者和被施舍者的位置上。

穷苦的孩子懂事都早。现在,基金会每天都会接到学生们寄来的信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朋友转达谢意的也很多。他们管党彦宝叫“党叔叔”,管边海燕叫“边阿姨”。尽管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见过党彦宝和边海燕。

曾有朋友跟党彦宝半开玩笑地说,你这是用人民币换信纸。“我希望我们是平等的关系。他们需要人帮一把时,有人帮他,不用一定知道他是谁,只要心里有这种感情就行。这样当别人需要时,他自然就会伸一把手。”

他把自我感受置于学生成长之后,以无我的精神成就更多的自我。

记者翻看燕宝基金会编辑的一本书《助梦远航》,上面登载受助学子们成长的事迹,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刻苦攻读的同时,都参加了社会公益活动,很多人还在大学阶段就入了党。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会计系的刘瑞东说:“当我用周末做兼职赚来的钱买书赠给那些山区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笑容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爱心在这片荒原上传递着。

■成长路上

十八岁独立挺好!不用向家里拿钱,父母的压力也不用太大。年轻拼的是青春,过的是时间。时间的河流会证明,一个个独立的小成长,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摘自宁夏交通学校2015级汽运1511班马万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2011年11月,党彦宝、边海燕夫妇特意向学校请了假,带孩子去了趟美国。

那年1月19日,基金会正式成立。基金会的命名,取自于党彦宝和边海燕名字中的“燕”字和“宝”字。

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孩子,另一项家族事业。去美国,不是为了旅游,而是学习。“慈善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拍脑袋,把钱给出去就行了。”

他们先后拜访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知名基金会管理者、创始人家族主要成员。

学习的结果是,燕宝基金会的运作得到了升华,不仅社会效果有目共睹,管理效率也堪称典范。

从已审计完成的2013年至2015年基金会财务报告来看,行政管理支出分别只占捐赠总额2.11%、1.2%、1.29%,不仅远低于最高10%法定比例,也远低于一般基金会5%至7%的标准。

宝丰是一家以奔跑姿态前行的公司,追求高效成为本能,即便开展扶贫也是如此:奖学金申请表在基金会网站下载,填写后加盖学校公章,同时将申请表电子版扫描件、本人证件照等发送至基金会专用邮箱。同时,建行会给每位提出申请的同学免费办一张“燕宝助学银行卡”。申请通过后,钱会按时直接打到卡上。

党彦宝的教育精准扶贫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成功民营企业家帮助青年学子成长的公益之路,再往深里挖,还隐藏着另一个故事——一个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自我完善的历程。

党彦宝坦言,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宝丰集团创造的财富,来源于社会,还要回归社会。现在,我与别人唯一的区别是,对这笔财富有支配权。

他总结了一句话:集团负责赚钱,基金会负责花钱;赚钱是水平,花钱是境界!

如果说,创业实现了他一半的人生价值,那么,把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则帮助他实现了另一半人生价值。

所有的美德,都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从小,党彦宝听父亲说得最多的是,做人要本分、善良。创业了,父亲一再教导,不该挣的钱一定不能挣,该花的钱一分不能省。

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党彦宝发现,原来“散打式”的模式不行了,“感觉再不调整就不在路上跑了”。于是,他找了一条新路,申请在公司成立党组织。“党的文件能看到了,政策、精神有渠道全部灌进来了,发展的路子就像摆在了眼前,一下子清楚了。”

他并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每次公司有重大决策,他都要向自治区、市主要领导汇报,“领导如果有一点犹豫的意思,我们就不再考虑了,与党委、政府的规划方向不在一条方向上,肯定不行。”

这一点,他在创立慈善基金会以及确立捐助方向时,也一直坚持。

这些看起来都不那么“市场”,但这何尝不是一位非公经济人士向主流靠拢的政治自觉!我们的改革进程,不正是在释放个体的创造力、鼓励个人创造幸福与不断凝聚各阶层的向心力过程中,不断前行的吗!

先富帮后富,是实现共富的基本路径,也是先富阶层的政治责任,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作为全国政协青联界别的委员,他还利用人民政协的舞台积极参政议政。他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的提案,如《关于设立贫困地区县级脱贫引导基金的提案》、《关于中央财政加大对宁夏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的建议》等等,都切中当前发展的痛点。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校长金存钰曾感慨,如果再有100个、1000个党彦宝就好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彦宝不是一个人前行。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9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3.53万家,精准帮扶3.87万个村的558.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466.28亿元,公益投入106.3亿元,安置就业49.8万人,技能培训53.5万人。

同行者,当然少不了国有企业。

到今年9月初,燕宝基金会已经与神华宁夏煤业、国网宁夏公司、建行宁夏分行、华夏银行银川分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哈纳斯天然气集团等区内大型企业结成了“扶贫联盟”,共同承担就业扶贫责任。

“只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燕宝受助学生就行了。各大企业都非常积极参与,让人感动。”党彦宝说,这些孩子也很争气,企业反应超过预期。

■10%的利润

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高考落榜后,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打败,还想拼一把,就外出打工赚钱攒学费。到技术学院报到后不久,我得到了基金会的资助,帮我重回正轨,也让我对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人生风雨后,必有属于自己的彩虹。

——摘自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康复与护理系马小英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世事难得两周全!在社会各界赞誉声中,党彦宝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压力。

首先是来自集团内部的压力。

2014年至2015年是基金会资金支出高峰期。受累于全球经济震荡,宝丰集团效益没有达到预期,原来设定的利润10%就不够用于捐资助学了。

怎么办?

管理层中一些人的意见是,今年少捐一点吧。毕竟,公司拿出利润10%做扶贫,就按这个比例,也不算违背承诺。

也有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不要把企业发展耽误了。

党彦宝考虑了不到半天,就做了决定:比例提高,计划总额不变。

他有自己的解释。“哪怕企业发展的速度缓慢一点,但学生成长没有休息期。这不仅关乎他们的学业,更关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心有善念,必有所成。这会对他们一辈子产生影响。”

党彦宝说,拿出三四成利润,对公司运转没有本质影响,只是扩大再生产缓一缓。况且,企业发展也有规律,慢一点不见得全是坏事。民营企业做垮的,大多因为扩张过快,没听说哪家公司因求稳倒掉的。

党彦宝的坚持,至少在一部分人看来有些“轴”。对此,我们多次追问,党彦宝都没有给出回应。但从他做出捐赠不变的坚定态度,从保证集团员工工资整体增长率达到5%至10%的行动,他的内心应该是坦然的。

这种坦然,也必然与他的心路历程有关。

他成长的路上,每个关键阶段都有人伸手相帮。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内蒙古、宁夏两地帮别人开车跑运输,辛苦一年也攒不到1000块钱。有位老大哥看他为人憨厚老实,借给他5000块钱买了辆二手车,跑起了运输。这是他人生第一个关键转折。

“他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对别人好,终归会有福报。”党彦宝回忆说,这种情分是一辈子的。老人爱喝,他逢年过节必定送酒;老人去世,他去送终。他愿意相信别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因此,他不能让一直相信“党叔叔”的学生们失望。

不断从学生、家长、学校、党委和政府等各个层面获得正面反馈,这让党彦宝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眼下,他正张罗燕宝优秀教师奖、优秀校长奖的评选。

这又是一个重量级的奖项:按照规划,10名优秀校长,每名奖励20万元。10名优秀教师,每名奖励10万元。“校长水平提高了,老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明天才能更好!”

党彦宝给燕宝慈善基金会和自己还设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完成资助100万学生读书的任务,才算成功。”

这一次,他的规划依然很清晰。

“我今年44岁,还能干30年。每年有3万名学生毕业,新增3万名新生入学,30年是90万,加上已经资助的十几万,正好超过100万,没有问题。”党彦宝对此信心十足。

“我的大西北,我的地和天。

我的一方热恋,黄土大高原。

我的笑和泪,我的肝与胆。

不分不离也不弃,我的宁夏川!”

采访车奔驰在茫茫宁夏高原,田进财微电影里高亢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着,回响着。

记者 张宝川 杨朝英 范文杰 宋宝刚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宁夏 学生 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