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我的宁夏川

一个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教育精准扶贫案例剖析

2017年11月23日 09:15 | 作者:张宝川 杨朝英 范文杰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要读书

父亲在我大一时去世,爷爷也年过80,但妈妈没有放弃我们兄弟三人的学业。我利用周末、寒暑假去打工,做家教、当服务员、打混凝土、发传单、做保安……

——摘自宁夏大学2013级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海旭林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爸爸,我不上学了!”

15年前,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何小霞,得知母亲患了重病,家里的两头牛、一只羊都卖了后,抱着父亲何耀辉的腿说,爸爸,省下钱给妈妈看病吧,我在家干活!

时至今日,何耀辉回忆起这个场景,泪水依旧止不住地流,孩子的懂事更让他心如刀割。他说着连自己也不敢确信的话:“会好起来的!”

对于生活在宁夏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大石山下的何家来说,几辈人面对的都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窘境。

大漠、孤烟、黄沙、枯树。在诗人眼中,这是一幅千年美景。但对生活其中的人们来说,品尝的却是苦涩的味道。

党彦宝也是在这一方水土中长大的。他见过了太多这样令人心酸的场面。

他的老家是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地处宁夏东部宁蒙甘陕交界。他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被窝、饭碗、书包里,无处不在的细沙。

这位“祖宗八代都是土里刨食”的农家子弟,生逢盛世,在个人率先摆脱贫困、成为经营着数百亿元资产的企业家之后,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让下一代、下下一代永远摆脱这种窘境,不再让他们因为上不起学而失去摆脱家庭贫困命运的希望。

何耀辉欣喜地告诉记者:“大女儿何小霞,2013年考上宁夏医科大学,燕宝基金会每年给4000元奖学金,连续四年,我们就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了。现在我鼓励她一定要读到博士,因为基金会对硕士、博士每年还分别提供8000元、1.6万元奖学金。正读高中的小女儿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基金会每年给小女儿提供2000元生活费,连续三年都有。”

这笔钱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何耀辉的算法非常直接:基金会对两个女儿一年总共6000元的资助,抵得上自己半年打工收入!

燕宝基金会帮助贫困家庭挖断了穷根,摆脱贫困。犹如灯塔,照亮了他们改变命运的道路。

现在,何耀辉两个女儿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却感觉压力没有原来大了。“媳妇身体好多了,帮助自己的人也多了”。何耀辉回忆说,拿到小霞录取通知书那天,班主任就把电话打了过来,说基金会给孩子提供了奖学金。

“了不起,我的六盘!”

“了不起,我的六盘!”

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记者请来自素有书法之乡之称的学生们表现才艺,当两位同学在黑板两边几乎同时用漂亮的板书写下这七个字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学校的口号吗?”记者很是好奇。

“不是!但这应该就是他们真实的想法。”校长金存钰笑着说。

这里也是燕宝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学校之一。

9月,高考录取已经结束,校园内挂起的一幅幅祝贺标语展示着这所高中的骄傲:2017年1881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798人,上线率95.6%,一本上线率达60.4%。

他们值得为自己骄傲——这所学校,2003年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创办,面向宁南山区八县和各移民吊庄区。在相对低的起点上,他们实现了逆袭。

金存钰说,“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财政补贴每人1000块生活费,但这几年物价上涨得快,对于特别贫困的孩子来说,安心读书依然有困难,幸亏燕宝基金会又给一些学生每年资助了2000元生活费,弥补了很大一部分缺口。”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宁夏 精准扶贫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