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我的宁夏川

一个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教育精准扶贫案例剖析

2017年11月23日 09:15 | 作者:张宝川 杨朝英 范文杰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的利润

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高考落榜后,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打败,还想拼一把,就外出打工赚钱攒学费。到技术学院报到后不久,我得到了基金会的资助,帮我重回正轨,也让我对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人生风雨后,必有属于自己的彩虹。

——摘自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康复与护理系马小英给党彦宝、边海燕夫妻的信

世事难得两周全!在社会各界赞誉声中,党彦宝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压力。

首先是来自集团内部的压力。

2014年至2015年是基金会资金支出高峰期。受累于全球经济震荡,宝丰集团效益没有达到预期,原来设定的利润10%就不够用于捐资助学了。

怎么办?

管理层中一些人的意见是,今年少捐一点吧。毕竟,公司拿出利润10%做扶贫,就按这个比例,也不算违背承诺。

也有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不要把企业发展耽误了。

党彦宝考虑了不到半天,就做了决定:比例提高,计划总额不变。

他有自己的解释。“哪怕企业发展的速度缓慢一点,但学生成长没有休息期。这不仅关乎他们的学业,更关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心有善念,必有所成。这会对他们一辈子产生影响。”

党彦宝说,拿出三四成利润,对公司运转没有本质影响,只是扩大再生产缓一缓。况且,企业发展也有规律,慢一点不见得全是坏事。民营企业做垮的,大多因为扩张过快,没听说哪家公司因求稳倒掉的。

党彦宝的坚持,至少在一部分人看来有些“轴”。对此,我们多次追问,党彦宝都没有给出回应。但从他做出捐赠不变的坚定态度,从保证集团员工工资整体增长率达到5%至10%的行动,他的内心应该是坦然的。

这种坦然,也必然与他的心路历程有关。

他成长的路上,每个关键阶段都有人伸手相帮。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内蒙古、宁夏两地帮别人开车跑运输,辛苦一年也攒不到1000块钱。有位老大哥看他为人憨厚老实,借给他5000块钱买了辆二手车,跑起了运输。这是他人生第一个关键转折。

“他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对别人好,终归会有福报。”党彦宝回忆说,这种情分是一辈子的。老人爱喝,他逢年过节必定送酒;老人去世,他去送终。他愿意相信别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因此,他不能让一直相信“党叔叔”的学生们失望。

不断从学生、家长、学校、党委和政府等各个层面获得正面反馈,这让党彦宝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眼下,他正张罗燕宝优秀教师奖、优秀校长奖的评选。

这又是一个重量级的奖项:按照规划,10名优秀校长,每名奖励20万元。10名优秀教师,每名奖励10万元。“校长水平提高了,老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明天才能更好!”

党彦宝给燕宝慈善基金会和自己还设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完成资助100万学生读书的任务,才算成功。”

这一次,他的规划依然很清晰。

“我今年44岁,还能干30年。每年有3万名学生毕业,新增3万名新生入学,30年是90万,加上已经资助的十几万,正好超过100万,没有问题。”党彦宝对此信心十足。

“我的大西北,我的地和天。

我的一方热恋,黄土大高原。

我的笑和泪,我的肝与胆。

不分不离也不弃,我的宁夏川!”

采访车奔驰在茫茫宁夏高原,田进财微电影里高亢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着,回响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宁夏 精准扶贫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