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大舞台·大机遇·大梦想——三代台商接力书写“登陆传奇”

2017年11月28日 09:31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大舞台·大机遇·大梦想——三代台商接力书写“登陆传奇”

新华社记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商跨越海峡,投资大陆,搭乘大陆经济发展快车,逐步从福建、珠三角、长三角扩展到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聚焦1

网络图

西进,西进,再西进。在大陆这个全球瞩目的大舞台上,台商抓住机遇、趁势而起,实现自身不断发展,也为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们的脚步遍及大陆各地,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实力不断壮大,书写了闪亮的“登陆传奇”。

“刚开始真是‘摸着石头过河’”

鸿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不久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将台商在大陆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把劳动密集型工作搬到大陆,再渐渐把技术带进来、把产品卖出去,而当下这个阶段,两岸开始“融合发展”。

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郭台铭隔年到大陆考察,1989年就西进设厂。“刚开始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利用大陆便宜的劳动力,把台湾成本高的产业转过来。”他说。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对台商投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并予以较大优惠与便利,掀起台商赴大陆投资第一波高潮。

1989年,34岁的李文勋来到重庆考察。“当年重庆像大农村,全市只有扬子江宾馆和重庆宾馆有几台出租车,只有两座跨江大桥……”他说。

李文勋认为,西南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备燃气热水器热销的重要基础。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投资160万美元建一座热水器厂,由此在重庆站住了脚。

“我来重庆28年,这里早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见证了重庆从内陆老工业城市到国际大都市的转变,也看到越来越多台商聚焦重庆。”李文勋说。

“卡位大陆市场,就应该快、快、快”

大陆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化,台商来大陆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投资区域由珠三角、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向环渤海、东北及中西部地区逐步延伸,制造业显现突出的集群现象。

郭台铭表示,这一阶段,台商慢慢把制造、管理技术带进来,把产品卖出去,大多数还是做外销生意。例如富士康就逐渐把机械加工、模具制造、金属零件加工制造、电子组装和设计等技术转入大陆。

“大陆——要去,要去,要去!”1989年的第一次大陆之旅,改变了张秀琬对大陆市场的想象。“哇!人那么多,这个市场太大了!我看了好兴奋。”

1993年,在各种质疑声中,张秀琬下定决心,带着元祖品牌闯荡上海滩。“卡位大陆市场,就应该快、快、快。这样的市场,你不掌握就很难过。”张秀琬甚至感觉是在被时代推着走,“67天,我的店和厂都开了,真是日夜兼程”。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清楚地记得1995年到厦门考察的情景:机场旁边都是简易搭盖的铁皮屋,直奔考察地开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红土飞扬,路上车很少,高楼也不多……

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加上经营有方,从事建材贸易的吴家莹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延伸到餐饮、外国品牌电器代理等。

“最该感谢政府的优惠政策。”吴家莹说,“当年台商主要做外销,相关政策让台企在开拓海外市场中占了很大优势。”

“大陆在进步,台商也要转型升级”

2008年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轨道后,两岸“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加快,两岸经贸往来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局面。台企开始转型发展,加大拓展大陆内需市场,注重打造品牌。金融、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成为台商投资新亮点,同时北上、内迁步伐明显加快。

郭台铭说,台商越来越注重大陆市场,尤其在大陆技术、人才发展起来后,两岸企业合作更密切,富士康与阿里、摩拜等大陆企业都有合作,利用大陆在互联网应用上的优势,实现互补,携手走向世界。

“大陆已成为‘世界市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吴家莹说,在工业4.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台商要优化产品,适应市场竞争规律,跟着大环境、大时代走,才能生存、发展。

2000年,宋志平辞去台湾的工作到大陆打拼。目前他在厦门翔安经营休闲农业,并搭上大陆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开设了网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林铭田1993年来大陆设厂,主要产品是卫星天线。如今,他的头衔是银杏湖农业休闲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投入了15年时间和全部积蓄,林铭田将一片荒山打造成南京文化新地标——银杏湖景区,完成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华丽转身”。“大陆在进步,台商也要转型升级、提高品质。”他说。

“带着梦乘风破浪”

2016年6月,26岁的郭秉伦告别台湾,只身来到厦门创业。专长于文创行销和设计的他设计了一款奶茶叫“极作”,毛笔书写的品名充满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初来乍到,虽然还不太适应,但郭秉伦对未来充满信心。“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一样,所以很多想法需要磨合。我来这边做创意营销,就是在加速思想的交流。”

台商西进大陆投资兴业热潮不断,截至2017年9月底,大陆批准台资项目累计已超过10万个,实际使用台资累计逾660亿美元。据粗估,台资企业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超过1000万个。

台商扎根大陆发展事业的同时,也日益融入大陆社会。台湾年代厨卫董事长黄锦勋在重庆打拼20多年,近几年他的儿子和女婿陆续从台湾来到重庆,接过生意“接力棒”,一家三代都成了“重庆人”。往年,黄锦勋都会回台湾过年,今年家中亲属大部分都在重庆,一家人头一回在大陆“围炉”团聚。

“当前两岸关系面临困难,但大陆对台商的政策始终未变,始终欢迎、关心台商,我们很感动。”黄锦勋说,越是困难的时候,台商越应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希望有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走走看看,来工作、生活,亲身感受大陆的繁荣发展,从内心深处认同“两岸一家亲”。

创业之余,郭秉伦将在大陆一年的经历写成了歌:“用满心的希望把路照亮/努力的辛酸/对成功的渴望/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慢慢地去感受这的温暖/慢慢成长/逐渐茁壮/带着勇敢的梦乘风破浪”。

他说,台湾年轻人应该多来大陆开拓眼界,这里处处充满机遇。(执笔:刘欢 参与采写:付敏、陈旺、许晓青、陈寂、何磊静、赵宇飞)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大陆 台商 重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