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成都:成长之都

2017年11月28日 09:57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青藏高原臂膀东延的尽头,岷江滋润的沃野中央。成都,一座2500多年未曾更改过名字的城市,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在新的时代依然与时俱进、拔节生长。

1122016763_15117554416671n

1122016763_15117554417441n

1122016763_15117554417911n

古往今来,多少知名城市随着历史变迁而沉寂。然而,成都自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起,历经秦汉“列备五都”、隋唐“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直至今天成为对标世界、领跑西部、“最具幸福感”的国家中心城市。虽屡经战乱与灾害,却从未黯然失色,反而愈加奋发昂扬。

成都,永葆活力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基因?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闲适与慢生活,流淌在这座城市血液里的文脉,其实是包容友善、乐观坚韧,是创新迭出、开放共享。

穿越历史氤氲、走过大街小巷,我们试图解读这座城市的“成长密码”。

上善若水的包容,让城市充满了无限的成长可能

“嗞……嗞……嗞……”,红油翻滚,海椒浮沉。一大桌人围坐在一起,夹起毛肚或鹅肠,在沸腾的火锅中“洗刷刷”。几乎所有人,提起“成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热气腾腾“可以涮进一切”的火锅。

成都,也如火锅一般,包容万象,麻辣鲜香。包容,是这座城市最主要的精神气质之一。

即使作为火锅与川菜之“魂”的辣椒,原本也是一种“舶来品”。传到巴蜀之地后,与花椒一起,成为当地百姓的最爱。一番包容吸纳、精研细酌之后,终成“美食霸主”。

就像各类食材都能在成都的火锅里相得益彰一样,东西南北来到成都的人们,最“巴适”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的包容友善。成都人不排外、不欺生,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成长的舞台。

以史为镜,成都的包容,让它与一些历史名人间产生了伟大的互动。世人皆知是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而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却是当时的“秦人”;治蜀兴川的诸葛亮也是“外来户”,却为今天的成都留下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人文景点;李白、杜甫、陆游……这些古时的“蓉漂”诗人,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甚至攀上创作高峰。

成都的包容,在今天城市激烈竞争时代也成为城市发展积蓄人才的“引力波”。

11月7日,著名创新企业锤子科技,在成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引人注目的不仅是新品发布,还有创始人、CEO罗永浩宣布锤子科技整体“搬家”到成都的新闻。

“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魅力排行榜,成都第一。来成都,年轻人都很高兴。”罗永浩说,“我全家都搬过来了。公司一些犹豫的人,来成都逛了一圈,也决定要来了。”

为什么年轻人高兴呢?因为这座城市对年轻人包容得甚至有点“偏爱”。今年7月,成都市宣布了“人才新政12条”:本科大学生可直接落户、找工作7天免费入住人才公寓、5年内配建35万套人才住房、对外籍人才推出“实习签证”“创业签证”……据成都市就业局统计,新政实施仅2个月,就有超过7万人的各类人才来到成都。

无论内生还是外来,本土还是异域,从饱受水患中学会兴修水利的古城成都,以博大的胸怀、上善若水般地包容,兼收并蕴,为我所用,培育着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

比如川剧。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说,川戏虽创于四川,却博取了昆曲、秦腔、花鼓戏等众多地方戏的长处,雅俗共赏、庄谐并举。

即使在市井街巷,也处处可见文化包容的产物。锦江河边有一条美食街——“香香巷”。巷子全长不过60多米,却大大小小地开了16家店铺,茶馆、酒吧、川菜、火锅、烤肉、西餐、泰餐、甜品……全球美食,尽在一个袖珍小巷。

成都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既成就了建城史上的种种辉煌,也逐渐沉淀出动静皆宜、快慢兼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新格局。

在成都最繁华的百年商业老街春熙路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千年古刹——大慈寺。史载,唐玄奘就在这里受戒。而大慈寺院门咫尺之外,就是各类餐厅名店、咖啡水吧汇聚的“太古里商业区”。

一边是佛语禅音,一边是世俗时尚。然而,来这里的人们,却都觉得毫无违和之感,反觉两种文化相融,更具吸引力。

包容,还体现在今天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在公共服务方面以人为本的孜孜追求。较低的生活成本,相对物美价廉的物价,快捷方便的基础设施,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成都乐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波说,成都创业的“试错”成本较低,创业团队来自物质方面的压力小了,能更好地专注产品。该公司的软件“咕咚运动”已成为全国最大运动社交平台。

2015年,四川蓝光英诺发布了全球首台3D生物血管打印机。公司首席科学家康裕建说:“生物医药是个周期很长的行业,需要能静下心来的人才,而成都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

包容,就能汇聚众方。成都的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如今一汽、东风、吉利/沃尔沃等接踵而来,汇聚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游戏也是从无到有,形成了手游创客汇聚之地,并诞生了世界最火手游——王者荣耀。一位软件工程师感叹:“现在,大家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在回来创业的路上。”

成都自古以来有“吃讲茶”之说,指的是旧时发生争执的双方,一起到茶馆里请公众评判是非,亏理者端茶认错。如今,很多成都茶馆将传统文化“吃讲茶”拓展,开辟议事茶厅,在“吃讲茶”“摆龙门阵”里协商议事、和谐共治。成都市因势利导,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区治理委员会,在社区普遍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为人与城市和谐共生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从历史到现在,包容,让成都这座虽从未更名、却不断变化的城市,向着各种可能蓬勃成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不同的惊喜。

骨子里的乐观,使城市充满生生不息的成长活力

位于城市中心的成都博物馆,陈列着一尊东汉陶俑,因夸张笑意而让人印象深刻。

它头扎布巾,立于石墩之上,上身赤裸,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似在挥舞鼓槌,满脸堆笑,咧着大嘴,一脑门皱纹,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

利用出差间隙来到博物馆的北京创业者周劼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成都人总是那么乐观豁达,总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蜀地自古多战乱、频灾难,而灾难恰恰激发出成都人性格深处的弹性,愈挫越勇,愈悲壮,愈乐观。据统计,近百年来,四川发生5级以上地震多达234次,成都多有所波及,其中尤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强。然而,面对灾难,乐观的成都人且行且进,经济不降反增,情感不淡反浓。

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6年,地处西部的成都市,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GDP先后超越宁波、青岛、杭州、武汉等城市,去年更是以超过12170亿的成绩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9年前进了4个位次。

纵观历史,乐观的成都人在灾难中辗转历练,造就了独特的治世哲学——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自古饱受水灾之患的成都人,历经大禹、鳖灵、李冰治水之后,在不断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形成了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最终缔造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乐观培育了成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爱美食、爱泡茶馆、爱逛古镇……统计显示,目前成都拥有3万多家茶铺或茶楼,2016年共“吃”掉了69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居于全国城市前列。

成都人爱休闲,但他们也在为生活、为工作而奔忙,只是善于找寻其中的平衡点。四川著名本土文化艺人李伯清说,确实成都人爱休闲,但成都人的“休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而是“劳”后“休”,“忙”后“闲”。

同一天里,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场景:向南,沿城市中轴线,高新区、天府新区里,各类软件园、开发区、写字楼、企业总部里,人们忙忙碌碌、争分夺秒,甚至床铺就架在办公室里;向西,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郫都区农科村里,竹椅摇摇,绿树成荫,盖碗茶摆起,闲适安逸;向北,从成都青白江始发的中欧班列,载着平板电脑、汽车和水果、牛肉等,呼啸地往来于中国与波兰、德国、俄罗斯之间;向东,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像城市呼吸的“绿肺”,两边点缀着无数青砖白墙红窗棂的川西民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不存在”“巴适得板”……成都人的幽默举重若轻,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的酸甜苦辣,发现生活的美好,就连方言的声调,也在尾音上扬中体现着骨子里的乐观与豁达。

成都人的乐观,藏于街巷之中,隐于生活细微之处,每一处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也看得到未来。

现代诗人冯至在《杜甫传》里说道:“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从他描写成都那天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人;这座城市的乐观,也感染了这位避乱而来的诗圣。

有一个杜甫在成都的趣事——杜甫建草堂的时候,家中没有碗可用,听说大邑出瓷器,就给大邑的朋友写了一首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毛斋也可怜。”收到信的人赶紧说“杜先生要家俱,赶紧送来。”

从“春夜喜雨”到“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在成都的三年零九个月创作了24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意境明快、自然天成,与他此前辗转流寓时期“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形成鲜明的反差——成都人以善良和热情慰藉了诗人漂泊的心灵。

成都人的乐观与坚毅,成就了当下成都蓬勃发展的活力。在宽窄巷子里有一爿临檐泥塑店,店家把自己的塑像摆设在一列名人之间。当游客通过带笑的眼尾纹、轻挽的长发辨认出眼前的主人公时,他笑得更加开心。

一爿小店,在宽窄巷子、在锦里,往往就是一家人的生计,乐观的成都人体现出极强的谋生就业能力。这座拥有着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很多人都是自主创业、自谋生计的人,从65米长的香香巷到延伸百公里的天府中轴大道,从菁蓉小镇到天府软件园,从掏耳朵的手艺人到开发软件、编写代码的程序员,兴旺的何止360行。

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游永志介绍说,在成都800多万就业人口中,近半数的人在从事第三产业,其中超过100万人属于灵活就业,比如:开网店、开滴滴、钟点工、做烧烤、摆摊摊……

成都尤其成了共享经济的“幸福里”。在许多城市被限制、被质疑的共享单车,在成都的拥有量却超过80余万辆,骑行指数全国第一。“滴滴”注册司机也超过40万人。

游永志认为,共享经济在成都广受欢迎,说明“共享文化”正好接轨了成都的城市文化认同。共享经济创造的灵活就业模式,正是天性乐观、追求自由、喜欢劳逸结合的成都人的“最爱”。

编辑:刘小源

01 02

关键词:成都 城市 成都人 包容

更多

更多